军神诸葛亮介绍 三国演义诸葛亮( 二 )


这种明显“失真”的传奇性描写,无外乎两个成因:要么就是作者对真正的战争并无哪怕“耳闻”的印象;要么就是虽略有所知却极乏想象力,描述能力、努力,也都很有限 。
不管哪种,用来“操作”一部战争题材的作品,都有点儿“对不起读者”,有糊弄傻子之嫌!往严重里说,就是作者对读者不怎么认真 。
作为作者,本人认为,不认真对待读者的写作成果,都不能说“好” 。是不是“坏”,自己心里,应该是清楚的 。
当然,三国迷,或说“三国演义达人”们会说,仗具体怎么打,不是事儿,纠结那些个,是鸡蛋里挑骨头,《三国演义》真正讲的,是“智谋” 。
是“智谋”么?还是“阴谋”、“阴谋论”?

军神诸葛亮介绍 三国演义诸葛亮


浅见以为,智谋,应该或说更该是“知己知彼”的审时度势之下,准确、有力地抓住对方弱点,以己方所长,低成本、高效率地予以打击,以促胜利;而阴谋、阴谋论,所涉就要广泛、深险很多 。比如:首先假想对方满怀阴险恶意,从最大恶意角度出发,以阴险方式加以引导、利用,从而达到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的目的 。再比如:在组织内部阴暗博弈,不惜以削弱组织总体实力为代价,巩固、突出自身地位 。还比如:为维护自身在组织内的“价值”,刻意“放纵”劲敌,以达成某种“平衡”……所有这些,相比“智谋”,纵观《三国演义》,谁更占主流?又是谁更容易被“常人”在“常态”中加以效仿?答案恐怕没什么悬念——阴谋及阴谋论,更是这部小说的“主流”和“主导”,也更是其“深远影响”所在!
如是看,说ta是一部“坏书”,也最多只是“措辞”稍许简单了些而已,大体是不错的!
军神诸葛亮介绍 三国演义诸葛亮


(二)讲述分裂局面的《三国演义》为什么成为整个民族的“兴奋点”?我们这个民族,自公元前三世纪中后期就实现了“大一统”;以后两千多年,很多战争、流血、灾难,都是为着“重归”大一统;而之所以有那么多灾难、流血、战争去致力于“重归”,是因为之前的“大一统”分裂了 。太多次的分裂!
简单来说,我们是一个最推崇或说“喜欢”大一统而又最喜欢或说“善于”打破大一统的民族!我们乐于站在“上帝视角”回望曾经的分裂、纷乱,更加乐于在这样的回望中,挑拣出“乱世英雄”去赞颂、传扬 。我们的逻辑是这样的:没有“乱世”,就难出“英雄” 。英雄,是我们的集体精神支柱 。没有了英雄,我们便会不知所措,甚至迷失自我,以至于失陷于堕怠、消沉、麻木 。
有的民族,会有他们自己的“哲人”发出类似“有英雄的时代是不幸的时代”、“宁愿没有英雄也不愿蒙受不幸”、“我认为我们民族最可骄傲的就是没有太多的英雄”这样的观点 。
有的民族,把自己的“内战”当作不堪回首的往事,能不提尽量不提;非要提的话,则更愿意从平常人的角度去讲述,饱含着更是“控诉”而非“赞颂”的情怀 。
我们是不同的 。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会如此不同,说来话长,也实在不敢多说 。还是说说《三国演义》的“背景”吧 。
军神诸葛亮介绍 三国演义诸葛亮


《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传世于明中早期,盛行于明中晚期及后来,至今 。
元朝末年,群雄四起,以“颠覆”为目的的抵制蒙元统治的“斗争”势头,可以用“波澜壮阔”形容!其较早的也是过程中逐渐“成势”的“起事”,用的是“立教”和谶语符命之类的手段,而并非简单的“揭竿而起”,可以说,具有一定政治智慧,比起“苍天当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显得“高明”而“雄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