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氏夫人,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一位史书有传、叱咤风云的巾帼女英雄 。
她的一生中有两大功绩:
第一:扶持丈夫至曾孙四代人主政州权,建立了不凡的业绩;
第二:以58岁高龄,跋山涉水远征抗倭,抵御外辱,立下显赫战功,在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
作为一名封建社会的女性,瓦氏夫人能够掌管一方政权已实属不易 。
然晚年时为了抗击入侵的日寇,捍卫国家主权,又以58岁高龄代曾孙挂帅出征的壮举,更是让人称奇!
为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瓦氏夫人以58岁高龄代曾孙出征,爱国忠心、明月可昭 。她英勇杀敌、浴血奋战所展示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弘扬和世代相传的民族之魂 。
无疑,她的这一壮举在江南人民心中产生了热烈反响 。
江南人民对瓦氏夫人无比崇敬,他们又是唱歌谣,又是编戏曲,又是研习瓦氏武功,传承着瓦氏夫人的爱国情怀 。
时至今日,在左右江一带,民间还流传着瓦氏夫人背小孩打仗的故事 。
众所周知,花木兰的事迹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主要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民歌的传唱,然而对于她的姓氏,可谓是众说纷纭,有说她姓魏,有说她姓朱,还有人说她是复姓木兰.......
直至明代徐渭创作的杂剧《雌木兰》问世,木兰才得姓为“花”,才有了今天的《花木兰》 。
徐渭,浙江绍兴人,自幼聪慧、文思敏捷,20岁就中了秀才,不仅在诗文、戏剧和书画等方面独树一帜外,而且还是一位精通兵法、在军事谋略上具有独特创见的智囊,是与解缙、杨慎并列的明代的三大才子之一 。
尽管徐渭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然仕途却不顺利,自20岁考中秀才后,连考8次乡试都名落孙山 。
嘉靖三十三年,即1554年,胡宗宪临危受命,出任直浙总督,主持抗倭斗争 。
此时的徐渭已蜚声江南,又因写了许多抗倭诗文以及对战事分析到位的文章,受到了胡宗宪的欣赏 。
为抗击倭患,胡宗宪重用戚继光等名将,并多次邀请徐渭,甚至礼贤下士亲自去请,终把颇负盛名的文人徐渭招到了自己的幕府之中 。
这让一介寒士出身的徐渭,对赏识自己的胡宗宪忠心耿耿 。
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 。
为报答胡宗宪的知遇之恩,徐渭不惜换上短衣,冒险随军队来到前线,观察形势,记录下战事的经过,分析成败的原因,提出破敌的方略,对胡宗宪的影响极大 。
对此,在《明史.列传.徐渭》中有写:
“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汪直,皆预其谋 。”
经过多年的血雨腥风之后,明朝的海疆终于恢复了平静,东南沿海一带才得以安定 。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1562年,胡宗宪因受到弹劾,最终下狱而死 。
胡宗宪的死令徐渭深感痛心,怀着对奸臣的痛恨心情,落魄回乡的他开始奋笔疾书 。
得益于“花瓦兵能杀倭”这一江浙地区的民谣,徐渭受到启发 。
再加上徐渭在为胡宗宪做幕僚时,由于亲身参加了抗倭战争,曾多次近距离地目睹了瓦氏夫人,挥舞双刀冲锋陷阵的战斗场面,内心非常敬佩这位来自广西少数民族的“妇人将兵” 。
于是,他以瓦氏夫人为原型,并将原本有名无姓的“木兰”冠以“花”姓,将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改编成了戏曲《雌木兰》,不仅开创了《木兰戏》的先河,还为后世木兰戏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
此外、北京剧作家李燕,史学家李景屏,也一致认为徐渭笔下“花木兰”的生活原型,就是瓦氏夫人 。
推荐阅读
- 虚拟现实VR头盔横竖屏怎么调整
- 阆中有什么特产特色的东西
- 杨颖演的哪部电影中有跳舞的环节
- 冯绍峰演的哪部电影中有唐刀
- 刘烨演的电影中有韩信的叫什么名字
- 坚持教育相对独立性的现实意义
- 嫁接在生产中有什么意义
- p代表啥
- 邓超演的哪部电影名称中有个画字
- 减压阀在液压系统中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