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蚱进屋是凶还是吉 蚱蜢是益虫还是害虫


蚂蚱进屋是凶还是吉 蚱蜢是益虫还是害虫



俗语云:“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可秋天的蚂蚱养得健硕硕、肥嘟嘟,一包子儿 。早起郊外散步,我在菜园里、草丛中捉了几只草蜢子,翠绿的身子、尖尖的头儿,肥肥的肚子,一放手,蹦跶蹦跶逃脱了,模样倒也有几分可爱 。
蚂蚱是蝗虫的俗称,还称为蚱蜢、草蜢,属直翅目蝗科动物,种类繁多,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我国有1000余种,主要包括飞蝗和土蝗 。飞蝗生得威猛,两腿健壮有力,飞行能力强,代表性的即是乡人称作“蹬倒山”的红蚂蚱;土蝗以土黄色的小蚂蚱和草绿色的稻蝗为主,专吃农作物的叶茎 。还有一种尖头长身的绿色蚂蚱,称作“草蜢”,我老家还叫做“草婆子”,长得貌似文静秀气,可吃起作物来一点也不客气,尤以祸害菜园为甚,刚长出的菜苗经了它们一顿吞嚼,变得光秃秃的,一片狼藉 。
这些在田野山间蹦蹦跳跳的小生灵,与野草野花、蜜蜂蝴蝶为伍,也能显出些许小清新小可爱,古人的诗歌里多有描述 。春日里,小蚂蚱在浅草花甸轻跃,给人带来温暖的气息 。元末明初诗人钱宰曰:
霁日檐牙落,光风瓦上生 。
草晴跳蚱蜢,花暖困狸狌 。
——《春日闲居》
一幅春天的小画儿里跳跃出两只蚱蜢,多美啊!夏天,青翠翠的蚂蚱和红闪闪的蜻蜓还会扰人清梦 。南宋诗人杨万里说:“蚱蜢翅轻涂翡翠,蜻蜓腰细滴猩红 。”“黄蜂作歌紫蝶舞,蜻蜓蚱蜢如风雨 。”到了秋天,蹦跶蹦跶的蚂蚱没有几天好日子了,虽然如元代诗人方回所言“暗想田塍上,禾秋蚱蜢飞”,可终究耐不住霜冻严寒的打压,“霜中蚱蜢冻欲死,紧抱寒梢不放渠 。”一个个死翘翘了 。

蚂蚱进屋是凶还是吉 蚱蜢是益虫还是害虫



不过,蚂蚱终究是农作物的一大害虫,它分布广,食性杂,蔓延成灾时见什么吃什么,不论作物、杂草还是树叶,所到之处,一扫而光 。可以说,古代一部农业史就是一部虫口夺粮的灭蝗史 。蝗灾有多厉害?小时候,我听太姥姥讲起早年“起蝗”的情景,简直是触目惊心!“过蝗”之时,“旱蝗蔽土翳云空,遥想驱驰逐转蓬”,黑压压、乱纷纷,遮天蔽日,翻涌而来 。若在屋檐下斜插几支高粱穗,底下放一只大号的泥瓦缸,顷刻之间飞蝗狂卷而至,吱吱嚓嚓一阵,成团成团滚落下来,不消多大功夫,泥缸里落得满满当当 。
古诗里是怎么描述的呢?宋末元初文学家戴表元写有一首《蝗来》:
不晓苍苍者,生渠意若何 。
移踪青穗尽,眩眼黑花多 。
害惨阴机蜮,殃逾虫毒蛾 。
秋霖幸痛快,一卷向沧波 。
乌黑一片的蝗虫数也数不清,罩得人眼花缭乱,头昏目眩,青青的谷穗眨眼间成了光秃秃的秸秆,蝗虫如魔鬼一般,吞卷千顷原野 。明代军旅诗人郭登也作《飞蝗》一诗,历数蝗灾的惨重和人民生活的困苦,诗云:
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垂血 。
牵衣顿足捕不能,大叶全空小枝折 。
去年拖欠鬻男女,今岁科征向谁说 。
官曹醉卧闻不闻,叹息回头望京阙 。
该诗诗意浅显直白,既描述了飞蝗的狰狞恐怖,又写出了官吏的昏庸无能,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仰天悲号 。

蚂蚱进屋是凶还是吉 蚱蜢是益虫还是害虫



古人对蝗虫惊恐至极,恨之入骨,连帝王都要生生吃了它 。《贞观政要》里记述了一则“唐太宗吞蝗”的故事:“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 。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duō)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 。’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蝗灾爆发后,唐太宗到京郊视察农事,见到蝗虫后咒骂蝗虫与百姓夺食 。当左右劝止他吃蝗虫时,他表示愿为人民承载灾难,痛下消灭蝗虫的决心,其为民情怀令我们叹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