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蚱进屋是凶还是吉 蚱蜢是益虫还是害虫( 二 )


古人与蝗虫的斗争可谓手法多样,主要有焚烧、挖坑填埋、人工捕捉等 。早在先秦时代的《诗经》里,先民对蝗虫危害庄稼就有了清醒的认识,主张运用火烧之法剿灭 。《小雅.大田》中有句:“既方既皁,既坚既好,不稂不莠 。去其螟螣(míng téng),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 。田祖有神,秉畀(bì)炎火 。”这是说:田里的庄稼长势良好,颗粒饱满,没有秕谷和杂草,丰收在望 。可是像蝗虫之类的害虫要来祸害,啃吃还没有熟透的作物,怎么办呢?田祖农神发号令了,那就用烈火把害虫们统统烧死吧!

蚂蚱进屋是凶还是吉 蚱蜢是益虫还是害虫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作有《捕蝗》长诗,描述贞观之初蝗灾的严重程度,“雨飞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 。”讽刺各级官吏借捕蝗之名劳民伤财 。在波澜壮阔的灭蝗运动中,一些诗人也亲临一线,身先士卒 。北宋大文人苏轼在《和赵郎中捕蝗见寄次韵》一诗中,生动记叙了捕蝗的经历,他“驱攘著令典,农事安可忽”,亲自部署,亲临督导:
我仆既胼胝,我马亦款矻 。
飞腾渐云少,筋力亦已竭 。
哪怕手掌磨出老茧,马匹累得气喘吁吁,大家都筋疲力尽,也在所不惜,“民病何时休,吏职不可越 。”只要解民忧、排民难,我们就尽职尽责,心中无悔 。北宋诗人郑獬的《捕蝗》诗中,记述了古人捕杀蝗虫的方法,“凿坑篝火齐声驱,腹饱翅短飞不起 。”这是挖坑填埋和燃火焚烧之法;“囊提籯负输入官,换官仓粟能得几 。”这是官府以捕蝗奖粮的激励之法,可谓多措并举 。更有意思的,是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在《花林示杨彭年秀才莎鸡食蝗》诗中提及一种独特的捕蝗之法,他说:
常嫌莎鸡聒麦垄,纺车细掉喧晨昏 。
莎鸡可怜尔吻利,驱蝗逐蝻群披分 。
大意是说:别看这些公鸡母鸡在麦田里聒噪,可它们眼尖喙利,啄食虫儿更强一筹,实为捕蝗能手呢 。

蚂蚱进屋是凶还是吉 蚱蜢是益虫还是害虫



不过,那种青绿色的蚂蚱我们叫做“草婆子”的,古人倒是偏爱有加,把一种两头尖尖、船身窄长的小船,美其名曰“蚱蜢舟”“舴艋” 。唐代诗人陆龟蒙诗曰:“岸声摇舴艋,窗影辨蟏蛸 。”善写“渔歌子”的唐代另一诗人张志和诗云:“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晚唐的杜牧也说:“织蓬眠舴艋,惊梦起鸳鸯 。”皆指像蚱蜢的小舟 。更有宋代女诗人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低回咏来,使我们记住了这舴艋小船还有美妙的诗意: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这么说来,小小的绿蚂蚱还有几分好处 。
民国时期的汪精卫人品极差,小诗却写得不差,他有《山中即事》数首,其中一首写道:
怡然相坐语,间亦恣游戏 。
小妹捉蚱蜢,荆棘创其指 。
一笑释自由,惊飞侧双翅 。
联想起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常到田野里捉蚂蚱,我们可不怜惜它,绝不会“一笑释自由,惊飞侧双翅”,扯了有韧性的稻棵或莠草,捉了穿起来,不一会就穿成一大串儿 。拎回家让大人放在油锅里,或煎或炸,黄灿灿、油亮亮一盘美味,吃起来酥脆脆、香喷喷,美着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