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处罚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处罚】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处罚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一般会承担全部责任,但根据《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相关规定对于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投案的可视情决定对其是否从宽处罚以及从宽处罚的幅度 。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处罚 根据《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该意见规定,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应认定为自首,但应依法以较重法定刑为基准,视情决定对其是否从宽处罚以及从宽处罚的幅度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的,由于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向公安机关报告是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肇事人的法定义务,而肇事人没有履行义务,因此虽然可以认定为自首,但在决定对其是否从宽、从宽幅度时要适当从严掌握 。
肇事逃逸多久算自首 交通肇事逃逸,没有规定多久就是自首,只要是主动投案都可以认定自首,当然自首的处理情况也不一样,应当说自首投案越及时越好 。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后投案自首 1.逃逸人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 2.逃逸人委托他人或打电话向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报案,等候处理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 3.逃逸人途中向交管部门或当地有关部门报案,等待接受处理的 。另外,根据规定,具有下列情形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认定为刑事案件并移交刑侦部门立案处理: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故意致被害人伤亡的;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遗弃,致使被害人因无法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或严重残疾的 。
出车祸后多长时间不报警才算肇事逃逸 出车祸肇事逃逸时间没有明确法律规定,肇事逃逸认定方法如下: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 。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的,属于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 。构成该情节加重犯,首先要求行为人的肇事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否则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只能作为定罪情节在确定其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时加以考虑; 其次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已经发生交通肇事行为,如果对肇事不具有明知的,自然也不可能产生逃避法律追究的动机,也就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再次,对于虽然履行了对被害人的抢救义务,但是逃避责任查清认定的行为,仍然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所谓交通肇事逃逸主要是指自现场逃离,但也可以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后逃离,甚至在现场躲藏的情形 。未造成人员重伤也未造成30万元以上的财产损失就不构成犯罪 。交通肇事逃逸后造成一人以上重伤或造成的财产损失达到30万以上就构成了犯罪 。构不构成犯罪是看逃逸后所造成的损失程度而定的 。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