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教序原文和译文 圣教序原文( 二 )


伏惟皇帝陛下
上玄资福,垂拱而治八荒;德被黔黎,敛衽而朝万国 。恩加朽骨,石室归贝叶之文;泽及昆虫,金匮流梵说之偈 。
遂使,阿耨达水,通神甸之八川;耆阇崛山 , 接嵩华之翠岭 。窃以,性德凝寂,麋归心而不通;智地玄奥,感恳诚而遂显 。岂谓,重昏之夜,烛慧炬之光;火宅之朝,降法雨之泽 。
于是,百川异流,同会于海,万区分义,总成乎实 。岂与汤武校其优劣!尧舜比其圣德者哉!
玄奘法师者 , 夙怀聪令,立志夷简,神清龆龀之年,体拔浮华之世 。凝情定室,匿迹幽巖,栖息三禅,巡游十地 。超六尘之境,独步迦维;会一乘之旨 , 随机化物 。以中华之无质,寻印度之真文 。远涉恒河,终期满字;频登雪岭,更获半珠 。问道往还,十有七载;备通释典,利物为心 。
以贞观十九年九月六日 , 奉敕于弘福寺,翻译圣教要文 , 凡六百五十七部 。引大海之法流,洗尘劳而不竭;传智灯之长焰,皎幽闇而恒明 。自非久植胜缘,何以显扬斯旨!所谓,法相常住 , 齐三光之明;我皇福臻,同二仪之固 。
伏见御制众经论序,照古腾今 。理 , 含金石之声;文,抱风云之润 。治辄以轻尘足岳 , 坠露添流 , 略举大纲 , 以为斯记 。
治素无才学,性不聪敏 。内典诸文,殊未观览;所作论序,鄙拙尤繁 。忽见来书,褒扬赞述;抚躬自省 , 惭悚交并 。劳师等远臻,深以为愧 。
贞观廿二年八月三日 。
圣教序译文

圣教序原文和译文 圣教序原文


听说天地有形状,所以显露在外、覆盖并且承载着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因为四季没有形状 , 所以深藏着严寒酷热来化育万物 。因此观察体验天地的变化 , 即使是平凡而愚蠢的人也能知道它的一些征兆;要通晓明白阴阳变化,即使是贤能而有智慧的人也极少有研究透它的变化规律的 。但是天地包容着阴阳变化而容易懂的原因,是因为天地有形状;阴阳变化在天地之间而难研究透的原因,是因为阴阳变化是没有形状的 。所以天地的形象显露在外并能得到验证,即使愚蠢的人也会明白;而阴阳的变化隐藏了起来没有人能看得见,即使是聪明人仍会迷惑不解 。
况且佛道推崇虚空,它驾乘着隐秘来操纵着超脱一切的境界,也主张广泛救济众多生灵,用佛教的理论来治理天下 。佛法一旦施发神威就没有上限,克制神奇的力量也没有下限 。佛道从大处说它遍布宇宙,从小处说又能收拢一丝一毫 。因为佛道主张不生不灭 , 超脱一切,所以虽历经久远而永不衰落 。它有时隐藏,有时显露,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传送着无数的幸福直到如今 。佛道中寓含的神妙的道理和高深的玄机,即使遵循它也没有谁知道它的边际的;佛法的流传,深邃而静远,即使推崇它也没有谁探究出它的根源 。所以众多平凡而无知的人 , 以及那些平庸浅陋之辈,面对佛教高深的旨意,能没有疑惑不解吗?
佛教兴起于西天竺,东汉始在中原传布 。于是关于佛祖分形分迹,当常现常涅磐成佛 , 金身光照三千世界 。普度众生,脱离四八相苦难等经论遗训 , 在东土弘扬,受到众多僧俗景仰遵循 , 使众生免遭三途之劫,而达到生功德之十地 。然而正宗佛教义理高深,难以理解,加之不正确的经书杂掺其中 , 真伪邪正纠葛在一起,空宗、有宗两派教旨,不同风习之人,或说此是彼非;大乘、小乘两个教义 , 在辩论是非曲直中,时而此兴彼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