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不断上涨让消费端各方承受的压力不断增加( 二 )


这一点,从温氏股份提及的一组数字中也能印证一二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业的中小养户正在逐渐退出,市场集中度逐渐提高 。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但2014年出栏量占全国总量比例仅为2.04%,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目前,公司正通过‘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的方式快速提高自身生猪养殖规模” 。在定增方案中,温氏股份如是解释 。
集中度低导致产业各环节之间流通效率降低从而增添养殖成本,集约化养殖集团和“大型农企+农户”的模式能有效的压缩流通环节,增添产业效率,降低养殖成本 。“同时,优秀的养殖企业具有先进的养殖技术水平,能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 。”张诚说 。
而从行业来看,“像温氏、牧原、正邦等扎扎实确实养殖领域积淀10多年的大型养殖企业,已经具有很深厚的养殖管理技术等软实力的积淀,其流程管理、疫情控制和饲养技术已经可以望及世界率先水平,这个阶段正是他们抄底市场的黄金时期,主要的风险来自于突发性的传染性疫病的爆发 。”
公开信息显示,这些上市公司正在踊跃推出定向增发“抄底”猪市,以在生猪养殖市场扩充版图 。
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2月份以来,新希翼、温氏股份、牧原股份、天邦股份纷纷发布定增方案,这些定增方案的总金额,超过了80亿元 。从这些公司的方案来看,既有购买另外公司股权,以获得标的公司的生猪养殖业务使企业主业加厚者,也有投入全新的养殖项目 。
不过,张诚也提醒,“产业上下游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去发展生猪养殖,面对的主要难题就是生猪养殖的软实力不足,管理效率将会不及上面的养殖集团 。”
但是,也有券商在研报中大胆预料,过去10年国内农业细分产业发展尤其迅速,行业各细分龙头的地位也逐渐清晰,但下个10年,将是这些龙头之间的竞争,“对于产业链各节点的加强和补充,对于产业链整合中自身优势放大和劣势的缩小,大胆判断,农业逐渐从‘专业分工’向‘垂直整合’过度” 。(证券日报 采访人员 桂小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