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触目惊心,不是因为摄像头太少

作者 | 张丰
编辑|谭山山
题图 |《少年的你》
大同一学校发生的未成年人欺凌事件,已经过去几天 。
舆论聚焦的是,两位施暴者只有9岁,他们的行为应该涉嫌性侵罪,但目前法律上缺乏惩戒9岁孩子及其监护人的相关规定,很多人对此感到不满 。
人们也主张,对学校和施暴者父母,应该施以更严重的处罚 。昨晚在一个群里,我还看到一个指责受害男孩父母的说法——他们费那么大力气调查取证,却只是要求施暴者家长道歉 。假设受迫害男孩的父亲冲冠一怒 , 用个人方式讨回公道,他很可能会被舆论吹捧为“英雄爸爸” 。
正在遭受霸凌的同学 。(图/《少年的你》)
我们无法解释9岁小孩为什么那么坏,以至于很多人下意识地得出结论:小孩不一定是“天使”,还可能是恶魔 。但大家却不愿意多思考一下,是什么造成了这一恶性事件 。
我们愤怒,我们害怕,我们想赶紧逃离 。这不是解决校园欺凌的态度,相反,这可能正是造成校园欺凌如此普遍的原因 。
在关心大同这个10岁的小受害者的同时,我们应该在更大范围内来反思这个问题:我们的社会出了什么问题?在整体上改善这一局面,还有没有可能?
“打回去”,正在成为家长的新共识
必须承认,现在校园欺凌事件已经相当普遍 。
近期有一本新出版的非虚构著作叫《欺凌自杀》,是一个日本纪实作家对校园欺凌事件的调查报告 。但在网上搜索“欺凌自杀”这个关键词,却会出现很多关于中国校园霸凌的视频 。
《欺凌自杀》是一本非虚构著作 , 作者采访了12个因被欺凌而自杀的孩子的父母 。书中提到,在日本,被同学喊“去死吧”“你真恶心”,就算严重的校园欺凌了 。而在我们这里,更多的是可怕的肢体暴力 。
《欺凌自杀》(上海译文出版社2023年6月版)封面 。
过去几年,我在微信群看到过不下10次这样的视频:几个小孩打一个小孩,有时候甚至是几个小女孩打一个小女孩 。大家看了很愤怒,很多人会转发,但是这些事很少有调查结果 。我们的愤怒,大概只能维持到转发之后的几分钟 。
视频往往没有具体位置信息,你甚至都无法报警 , 这让身为父母者万分焦虑 。有一个朋友,让孩子去学习搏击、散打,就是怕孩子打架的时候吃亏;还有一位朋友告诉女儿,被欺负的时候,不用告诉老师,“告诉爸爸,爸爸会处理” 。
施暴者无法与受伤害的人共情 。(图/《模范出租车》)
这次大同事件之后,还有人编起了段子:有人自述 , 6岁的时候,叔叔给他塞糖 , 让他去打一个更小的小孩 , “他打了你妹妹,大人不能打小孩子,你去帮妹妹打回来” 。
“打回来”或者“报复”,正在成为很多家长的共识 。现实中也确实发生过,不少小朋友发生纠纷后 , 大人去“复仇”的事情,有的还成为了全国关注的新闻事件 。现在 , 已经很少有人质疑 , 家长的这种“教育”是否合理?
在校园纠纷中,家长也是重要的一环 。(图/《我们的世界》)
换一个角度看,那些施暴者,他们在家里受到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大人们都把自己共情为“受害者” , 很少有人会想,自己的孩子可能去打别人 。如果有轻微的、攻击其他小朋友的行为,有些家长还会暗暗得意:“自己的孩子才不会吃亏 。”
有没有一种可能 , 正是这种“不要吃亏”的共识,才鼓励了一些小孩子的“暴力倾向”?类似事件中,我们通常看不到施暴者的家庭信息,不知道他们的父母是如何教导他们的 。但是从逻辑上讲,如果每个孩子都被教导不要攻击他人 , 就不会有人受到攻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