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规划已7年 为何还是内涝不止?



海绵城市规划已7年 为何还是内涝不止?



惠东县白花河防洪排涝治理工程 。
海绵城市规划已7年 为何还是内涝不止?



【海绵城市规划已7年 为何还是内涝不止?】追问
多年来逢大雨水浸频现,惠州城市内涝如何破题?惠州2016年就出台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 为何还内涝不止?南都采访人员近日采访了惠州水利、住建规划、生态环境等部门专家,探讨惠州应如何“根治”城市内涝问题 。
良好基础到2030年,全市海绵城市建设覆盖率超80%
“惠州是山水之城,河多湖多绿地也多,具有建设海绵城市的良好基础 。”惠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能够改变城市固有的建设格局、提高防洪排涝减灾能力、改善生态环境等,对惠州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惠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惠州建设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是将城市建设成为具有戏水、蓄水、净水、释水功能的海绵体,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 。根据相关任务要求,到2020年 , 惠州海绵城市建设面积将达到50平方公里;到2030年,海绵城市建设覆盖率将达到80%以上 。
2016年,惠州市住建局出台的《惠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惠城区、仲恺高新区)》提出,要加快改造和消除城市易涝点 , 结合渗、滞、蓄、排等措施,逐步提高城市市政排水防涝标准 , 重要地区防涝按20年一遇标准建设 。
据惠州市住建局当时排查统计,惠城中心区影响较大的易涝点共13处 , 分别是三环装饰城周边、螺仔湖南北街、火车西站三孔桥、汽车站易涝点、江北丽日、三新立交、红花湖路大岭路、鳄湖路易涝点、梅湖铁路桥下、麦地南金煌、环城西路易涝点、惠新东高级中学易涝点、黄塘路,这些地点均发生过水浸,有些路段甚至逢暴雨必淹 。
该《规划》提出 , 要尽快明确惠城区、仲恺高新区各河道的防洪标准,按标准完善各河道防洪整治工程建设 。重点完善惠城区大湖溪沥、洛塘渠、鹿江沥、陈塘河、莲塘布水以及潼湖流域甲子河、梧村河等河流综合整治工程 。
多措并举结合渗、滞、蓄、排等逐步提高城市排水防涝标准
此前惠州市住建、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有关专家对惠州市“水浸街”易涝点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多次排查分析,提出要加快改造和消除城市易涝点 , 对城市排水防涝进行系统规划,结合渗、滞、蓄、排等措施,逐步提高城市市政排水防涝标准 。
“水浸街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 , 解决的手段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采用简单的工程措施就可解决,有些可能需要多种方法综合施治,才能永久性地解决 。”据惠州市水利局规划计划与建设科长江万军等人介绍,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硬地化率的增加 , 暴雨频发对城市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 。
经过排查,此前惠城中心区域黄塘片区水浸的主要原因为:一是周边污水系统不完善,污水支管网缺失,污水只能通过雨水通道排放,挤占了原有雨水通道;二是排水系统存在瓶颈,导致遇到暴雨时路面积水受顶托退水较慢;三是外部区域雨污合流水涌入加重水浸 。
此外,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或者违章建构筑物导致江、河、涌等城市泄洪通道被侵占,泄洪能力降低也容易造成水浸 。
“水浸街的解决要多措并举 。如采取让雨水通过下渗入、暂存等工程手段,让雨水在人工控制下有序、低强度通过雨水管道 , 这样可减少整个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即使在现有条件下也可适当降低水浸街程度 。”江万军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