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重阳节调查丨“退而不休”的乡村老人们( 三 )


一老一小的矛盾和困境
在空心化的乡村里,年轻人外出 , 空巢的老人很难得到子女的照顾 。然而事实上 , 许多老人还要承担原本子女承担的责任,抚养和照顾孙子孙女 。
在湘西凤凰县的大山里,吴成和妻子两个人,最多的时候同时照顾着9个孩子,最大的刚上初中 , 最小的还在学走路 。吴成有5个儿子,都在外打工,12个孙子孙女,都是他们夫妻抚养照顾的 。他甚至叫不全这些孩子的名字,却把他们一个个养大,送到学校 。
在中国农业大学于2016年进行的一项调研中,乡村老人,尤其是偏远乡村的老人,照料孙辈是普遍现象 , 即便他们自身的精力和体力都已经无法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但责任并没有从他们身上卸下 。“我们的调查中,最多的一位老人 , 累计照顾了16个孙子辈 。”另一项来自民政部的调查显示,乡村老人最多的照顾过11个孙子孙女,6岁以下孩子最多的同时要抚养4个 。
当年轻人进入城市,将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儿童留在乡村,对乡村来说,就会产生巨大的照料缺口 。
“一老一?。?是乡村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 。”一位乡镇干部说,在乡村治理中,老人和孩子的工作,往往优先于经济、产业等工作 。
但这也会造成另外一个矛盾,缺乏产业、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庄,往往缺乏照顾老人孩子的能力,而老人和孩子居多的乡村,同时也很难发展起像样的乡村产业 。
2021年,打工多年的郭义生回到河北老家,想找一份附近的工作 。但是 , 他发现 , 乡村里可以找到的工作极其有限 。除了较少的公益岗外,其他大多和农业有关 。一些种植大户会雇一些人管理农作物,但需要的人并不多 。接受雇佣的,基本上也都是老人 。
在连绵的太行山里,郭晓明所在的小山村原本主要种玉米 , 后来种过果树、中药材,但都不算成功 。村民们把土地流转出去,可以得到一些收入,但并不多 , 村集体则几乎没有产业 。这也使得村集体很难为老人们做点儿什么 , 在外的子女可能会提供一部分钱,但日常的养老照料还是鞭长莫及 。
照料是需要长期维护的工作
10月13日,上午10点多,57岁的孙夕钦拉动墙上的一个呼叫器 。随后,不远处的社区里 , 响起了铃声,一位接线的工作人员接通电话 , 询问孙夕钦的需求 。
这是一套名为“一呼百应”的乡村公共服务系统,在山东诸城相州镇的一个农村社区中刚刚安装不久 。村民通过呼叫器呼叫社区工作人员,而社区工作人员提供送医、购物等各种服务 。

乡村重阳节调查丨“退而不休”的乡村老人们



孙夕钦腿不方便 , 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坐在沙发上,呼叫器就安在沙发附近,伸手就能够到 。安装一个多月中,他用过两次,一次买药,一次买水 , 都是拜托社区的服务人员代办的 。
在北京平谷,类似的服务也在推动和探索,和山东不同的是,平谷的入户服务,并不由基层组织承担 , 而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社会组织进行 。承担服务的社会组织,原本就有家政等市场化的服务功能,因此能更好地实现“一键呼叫”式的照料 。
即便如此,这样的服务是否真的能够解决照料问题,也依然需要时间的验证 。在乡村,老人越来越多,年纪越来越大,需要的服务也会越来越多,“仅仅一段时间的服务容易实现,但这是一项持续的工作,由谁承担,经费何来……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张艳霞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