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家规十条短又简单 家训家规十条


家训家规十条短又简单 家训家规十条



文稿 | 儒风君整理
中国人自古注重庭训家教
曾子杀猪教子、孟母三迁等故事至今在老百姓中耳熟能详
传统家训家规中,包含了很多做人处事的智慧
而且 , 家规家训都非常质朴、实用
可以说,这些古代的家规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
是对所有中华儿女的殷殷教诲……
1、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曰: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
他的母亲认为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起了做买卖 。
母亲觉得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 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于是孟子学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 。
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这里定居下来 。
2、司马谈《命子迁》
《命子迁》: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
司马谈学富五车,汉武帝的太史令 , 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 。
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 。
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 , 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 名垂青史 。
有人说 , 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 , 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 。
3、诸葛亮《诫子书》
《诫子书》:静以修身 , 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 , 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 。他很喜欢这个儿子 , 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 。
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 。
诸葛亮常年征战,政务缠身,但仍不忘教诲儿辈 。
他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
信中表达了他对儿子和外甥的期望: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 。
4、琅琊王氏:中华第一望族
《琅琊王氏家训》: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 , 德之至也;扬名显亲 , 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
言行能一致,是信的极点;把美名推让给别人而自己承担过失,是德的极点;传播好名声使亲人显赫,是孝的极点;兄弟和乐 , 宗族欢欣,是悌的极点;在财物面前没有比谦让更好的了:这五条,是立身的根本 。
琅琊王氏有中华第一望族之称,自汉谏议大夫王吉“始家臬虞,后徙临沂都乡南仁里” , 即开创了家族贵显的先河 。
后经东汉魏晋南北朝至唐末约一千年 , 族中竟有六百余人将名字刻在了中华文明史册上,单宰相就出产了九十二位 。
5、包拯:不从吾志 , 非吾子孙
包拯:“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
包拯以公廉著称,刚直不阿,执法如山 。
他在去世前对子孙告诫:“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的人,都不许回归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家族祖坟之中 。如不顺从我的心意,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 。”让其子包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照后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