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之后读研的代价女 25岁之后读研的代价



25岁之后读研的代价女 25岁之后读研的代价



先上结论 , 再进行说明:如果说本科是你的黄金时代的青春记忆,那么研究生就是你为了拿到学位的眼前的苟且 。
985本科保研本校硕士,现在研二 。读研之后我确实变得不快乐 , 我们研究生宿舍都是本科同班一起保研的几个人,大家们的感受也大多如此,并不像本科时候一样快乐 。
之所以上研究生之后不快乐 ,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0 1
跨专业的问题
用我自己举个例子,虽然我还是在以前的学院,但是因为换了一个专业,本科专业是与制造业、工厂比较相关的专业,而研究生是与信息管理、机器学习比较相关的专业,其实差的挺多的 。
当初之所以要跨专业,一方面是本专业没有合适的老师,另一方面是近年互联网 , 大数据 , AI比较火想转行 。在作出换专业的抉择之前没有正确的认知换专业所要付出的代价,所以研究生第一学期的时候压力非常的大 。
需要自学python,机器学习,深度学习,TensorFlow等技术,而导师不会去教你,所以只能靠自己摸索 。当人面对不可控的未来的时候就会变得焦虑,所以当时我非常的焦虑,以至于生理上产生不适感,最后通过心理医生咨询缓解了症状 。
就算不跨专业,你也会发现你本科阶段学习到的东西读研之后基本用不太上 。本科阶段注重的是学了之后能用(虽然大多数也不一定能用),研究生阶段注重的是能扯(你能得出一个好的结论,看似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
所以,读研之后必须要具备的就是在很短时间内通过看别人论文然后总结出一个研究方向现状的能力,也就是快速学习快速突击能力,美其名曰“调研” 。
0 2
工作方式的转变
在本科及以前 , 我们主要的考核机制是考试 , 主要任务是应试 。经过了十几年的中国特色应试教育的训练 , 这种日常工作方式是我们熟悉的,该刷题刷题,该背书背书 。从逻辑上来说是具有比较强的方向性和确定性的,只要你愿意付出足够多的时间 , 你肯定会有一个更好的成绩 。
而读研之后,我们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也更接近于工作后的状态 。导师会给你安排任务,这个任务更多时候不像以前复习考试一样有课本和标准答案 , 这个事没有人做过,你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你需要自己寻找解决方式 。
所以 , 我一直觉得,读研不是继续上大学,读研是一种工作 。

举个例子 , 以前的工作都是有进度条的 , 背了多少书做了多少题都是可预计的,而读研后的工作是没有进度条的 。人是需要反馈来激励自己的,越了不起的人能承受的反馈延迟就越久,玩游戏是一种及时反馈,而一个更大的项目就是一种延期反馈 。
读研之后反馈变得越来越少,没有一个人会给你的工作打一个分,你也没法找到什么参考答案 。这种开放式的工作方式一开始需要适应一段时间,觉得本来念书很厉害的我们读研后觉得很多事情无法再做的完美 。

如果你是一个完美主义的人,那么读研这一段时间的折磨足够让你认清现实 , 放弃完美主义 。

0 3
各种各样的奇葩导师
遇见一个关心学生,指导学生的导师是一种幸运,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就像2020年刚开始时的一个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自fen身亡这个事件,就是导师压的太狠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