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英语课文翻译外研版 学记翻译和原文( 四 )


◎易解:求学的道理,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 。老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学问才会受到敬重 。真理学问受到尊敬,然后人民才会敬重学问 , 认真学习 。所以君主不以对待部属的态度来对待臣子的情形有两种:一种就是在祭祀时,臣子担任『尸』的时候,另一种就是担任君主老师的时候 。大学的礼法 , 对天子授课时,老师不处于面朝北的臣位,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 。【尸:祭祀的时候,“代表死者接受祭祀”的人】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悦】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
◎易解: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安闲,而教育效果反而加倍的好,学生更把功劳归诸于老师教导有方;对于不善学的人 , 老师教得很辛苦,效果却仅得一半,学生反而归罪于老师 。善于发问的人 , 好比砍伐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下手的软处开始,慢慢的扩及较硬的节目 , 时间久了,木头自然分解脱落;不善发问的人,使用的方法刚好相反 。善于回答问题的人,有如撞钟,轻轻敲打则小声【响应】 , 重力敲打,则【大声】
响应,一定要打钟的人从容不迫,然后钟声才会余音悠扬传之久远,不善答问的人刚好相反 。这都是增进
学问的方法 。【庸:夸奖 , 归功于】
记问之学 , 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 ,力不能问,然后语 【yù 】 之 ; 语 【yù 】 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
◎易解:自己没有心得,没有独到见解的人,不够资格作老师 。一定要学生提出问题,才加以解答;学生心里有疑难,没有能力表达时,老师才加以开导;老师开导了,学生仍然不明白,虽然暂时放弃指导,等待将来也是可以的 。
良冶之子 , 必学为裘 ; 良弓之子 , 必学为箕 ; 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 ,可以有志于学矣 。
◎易解:良匠的儿子,想必也能学习补缀皮衣(古代工艺相近);良弓的儿子,想必也能制作畚箕;刚学驾车的小马 , 都事先把小马系在车后,而车子就在马的前面,让马跟着学习 。君子观察这三件事 , 就可以立定求学的志向了 。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 。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 。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 。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 。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
◎易解:古时候的学者,能够分析比较事物的异同之处 , 汇整成一类,譬如:鼓的声音并不相当于五音之中的任何一音,但是五音演奏,没有鼓的调和就显得不和谐 。水的颜色并不相当于五色当中的任何一种,然而五色的配合,没有水为之调和就无法鲜明 。至于学者并不等于政府的任何一种官职,然而任何 一 种官职,不经过学习就没有办事的能力 。又如老师,他不是人伦中的任何一种亲属关系,但是任何一种亲属,
如果没有老师的教诲,就不懂得人伦之间的关系了 。【服:服制,服丧制度 。按生者与死者关系的远近亲疏,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为五服 。一为“斩衰 cuī”:是五种丧服中最重的,服丧三年,用极粗的生麻布为丧服,不缝衣缘,为子女对父母、妻对夫等;二为“齐衰 zīcuī”,服丧一年,用次粗的生麻布为丧服,缝衣缘,孙为祖父母、夫为妻等;三为“大功”,服丧九月,用粗麻布为丧服,为堂兄弟、在室堂姐妹、侄妇等;四为“小功”,服丧五月,用稍粗熟麻布为丧服,为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父母、再从兄弟、堂侄、侄孙、兄弟之妻、夫之兄弟等;五为“缌 sī麻”,服丧三月,用稍细熟麻布为丧服,为曾祖的兄弟、祖父的堂兄弟、父亲隔二代的堂兄弟、本人隔三代的堂兄弟等,是五服内最轻的服制 。五服之外同五世祖的亲属为“袒免亲”,就是不穿丧服,露左臂,以白布缠头 。同六世祖及更远的亲属为“无服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