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q了的意思 网络用语芭比q是什么意思( 三 )


孩子们的理解虽有些片面,却表达出了他们对网络流行词语的喜爱 。这种喜爱 , 让网络流行词也渗透到了他们的习作中 。一名学生曾在自己的作文中写道:“我是马老师的小粉丝……”作为一名有27年教龄的小学语文老师,我不排斥网络流行语出现在学生的作文中,就如作文中“小粉丝”的引用,既写出自己对老师的崇拜,又写出一份俏皮可爱 。“粉丝”这个词语同“初心、刷屏、点赞”等多个网络新词语,还被收录到第12版《新华字典》中 。其实早在第11版《新华字典》中就出现了反映民生、广为流传的网络词语 。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更为精炼达意的网络词语,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汉语词汇 。
作为语文老师,我主张学生使用正确的语言来进行表达、沟通 。对待网络流行语言既“接纳”也不能“全纳” 。记得前几年流行的“恐龙”一词,一名学生在班中使用时就引起了一场“风波” 。后来,我专门和学生们进行了讨论,最后认为这个网络流行语有贬义 。古人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 不敢毁伤 。随意评价他人样貌是没有教养的表现,更何况使用了这样有“恶意”的词语 。所以,使用网络流行语要进行鉴别 , 毕竟这样的语言来自网络,有好有坏 。
同时,还要警惕一些网络生造词的泛滥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频繁使用网络流行语造成的语言匮乏和表达单一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使用正确的语言,以及表达中运用正确的语言很重要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语言运用中明确写道:“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的感情 。”语言表达的不仅仅是内容,还有情感、文明以及语言之中蕴含的文化,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所以,老师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及时进行干预和引导,让学生在网络流行词之外深刻体会汉语的博大精深是十分必要的 。比如,当他们觉得“扎心了”的时候,告诉他们还可以用“黯然神伤”来表达;当他们赞美同学的时候,不只是“666”,而是“试问谁与争锋”;当他们“有钱任性”的时候,也能明白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家有千金,行止由心 。”美好的网络词语是汉语的一部分,要善用、适度地用;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才是文化的根基 , 是主流 。
汉语是丰富多彩的,也是不断发展的 。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面对铺天盖地的网络流行语 , 不必如临大敌,也不能放任自流 。我们愿意拥抱一切美好、准确、传神的网络词汇,也坚决摒弃表意含混、语义不通的网络造词,防止滥造生造词损伤汉语之美 。作为老师,我也希望媒体、网络平台能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过滤语言“杂质”,祛除低俗 , 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语言生态环境,让汉语的传承规范起来,这不仅仅是老师和学校的责任 , 也是全社会应该努力的方向 。
正确使用网络语言重在引导
北京市朝阳区教科院高中语文教研员 方雪葳
网络语言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 , 身处其中或多或少会受其影响 , 当然也包括学生 。而且,互联网本身覆盖面大、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也决定了网络语言的影响力,结果就是网络语言的受众群体庞大,而且瞬间就让广大网民接收到,迅速形成心照不宣的通用语,尤其是接受能力强的中小学生,自然会更加迅速地接受网络信息 。
网络语言作为近年来的新生产物可谓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理性看待 。网络语言,因为在网络中产生,应用于网络交流,所以往往在特定的网络媒介传播中表达特殊的意义,所以它产生的环境、情境及运用的场景与意义往往带有特定性或限定性,这也就意味着很多网络语言并不符合我们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定,不够规范 。另一方面,网络语言是网民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特定需要而采取的语言方式,或简洁明了、或生动形象、或诙谐幽默,总之是喜闻乐见 , 久而久之就形成多数人约定俗成的语言,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对网络语言不能一律拒之门外,但也不能照单全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