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英国作家高尔斯华馁的《远处的青山》、美国作家赛珍珠的《中国的美》也属于“形散神不散”之名作 。
3“神散形不散”
有没有“神散形不散”的散文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从理论上说,正如林非所指出的那样,所谓“神散形不散”,即“意在不言之中” , “主题分散或蕴含”,“缺乏主题的很隐晦的篇章”;“形式上十分整齐的近似诗的散文”⑥ , 有时亦可有较完整的情节,近似小说 。在中外散文史上,这类作品是不少的 。保加利亚作家彼林《孤独的树》就是“神散形聚”的一篇佳作 。作品描写田野上十分突兀的两棵树 , 它们距离很近地站立着,彼此注视着,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这两棵树以人类的思想和情感,隐喻人生的某种生存境况 。
且看下面两段描写:
它们遥遥相望,彼此思念,彼此倾慕 。
……当一只小鸟像一种心念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的时候,它们就高兴得战栗了起来 。
狂风暴雨来临前,它们惶恐地东摇西摆,折断了树枝,呜呜地呻吟叫喊,仿佛想挣脱地面,双方飞奔到一起,紧靠支撑,并在相互拥抱中获得解放 。
夜晚到来,它们消失在黑暗中,重又被分隔开来,它们痛苦得如同病魔缠身 , 它们祈求地仰望天空,期望快快给它们送来白日的光辉,以求再能彼此相见 。
显然,《孤独的树》主题是蕴含的,不确定的,作品表面上是描写树,实则却是表现人类特有的孤独、爱恋、思念等情感,它所折射出的主题的外延是无限的 。也就是说它的“神”是“散”的 , 而它的“形”近似诗 , 具有诗的画面、诗的意境,紧凑而集中,因此它的“形”是“聚”的 。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写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散文《射象》,写的是在缅甸所发生的故事 。故事情节完整且扣人心弦,其“形”是不散的,但作品反映的主题是多元的,故其“神”可以说是“散”的 。由于文章所描写的事件有其特殊性,作品便带有强烈的殖民主义的色彩 。它包含着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冲撞,殖民帝国与被殖民国家人民的对抗、冲突 。又由于“我”是一个欧洲白人并担任警察一职,“我”直接处于各种冲突的最前沿 , 能深刻地体会到被奴役的人民的反抗及仇恨情绪 。“我”作为大英帝国的执法人员与被殖民国家的人民之间的那种关系和感情也十分微妙复杂 , 既有同情也夹杂着敌视与对抗 。文章的字里行间就渗透着相互敌对与仇视的心理描写 。“到了最后,我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年轻人揶揄嘲笑的黄脸在迎接我,待我走远了,他们就在后面起哄叫骂,这真叫我神经受不了 。”“可怜巴巴的犯人给关在臭气熏天的笼子里 。长期监禁的犯人面有菜色的脸 , 被竹杖鞭打后疤痕斑斑的屁股——这一切都使我有犯罪的感觉,压迫得我无法忍受 。”“我只知道我被夹在中间 , 一边憎恨我所为之服务的帝国 , 但我又生那些存心不良的小鬼头的气 。”由于作者的文化背景和立场特殊,从他的视角来观察和理解东方人和东方文化便产生一种充满异城风情的东方韵味,作品也就具有了一种奇诡之美感 。此外 , 德国作家伯尔的《优哉游哉》,瑞典作家拉格克维斯特的《父亲与我》也不同程度地具有“神散形不散”的特点 。
【散文诗的特点是什么是散文还是诗 散文诗的特点】4“形神皆聚”
所谓“形神皆聚”的散文,即形式整齐,近似诗、赋,或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近似小说;中心明确、紧凑集中 。这类作品在中外文学史上也不乏其例 。
推荐阅读
- 梦到不记得回家的路 梦到不记得回家的路,想要与他们一起回家,他们又不回家
- 披萨上面的小凳子是干什么用的
- 建安的时代特点是什么 建安的时代特点是什么呢
- 误删的微信收藏怎么恢复 微信收藏怎么恢复
- 曲骨穴位的位置和作用 曲骨位置图和作用的准确
- 发酵多少度 烤箱发酵多少度
- 36码的裤子是什么尺寸的 36码的裤子是什么尺寸
- 肉是什么味道 红烧肉是什么味道
- 陆川苏夏车厘子是哪一章 《过度反应》的作品简介
- 立夏饼的由来,烧饼的由来及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