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岚(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广西南宁530006)[摘要]指出“形散神不散”的观点既有合理的一面 , 但又存在着片面性;进而论述散文的四种基本类型,即“形散神聚”、“神散形聚”、“形神皆聚”、“形神皆散” 。
[关键词]散文;形散神不散;提出与质疑;基本类型
[中图分类号]I2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56(2003)01—0034-04
1“形散神不散”的提出及质疑
上世纪60年代初,有位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作者萧云儒写了篇短文《形散神不散》,提出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他认为,所谓“形散” , 是指“散文的运笔如风、不拘成法,尤贵清淡自然、平易近人”;所谓“神不散”,是指“中心明确,紧凑集中 , 不赘述”① 。之后不久,王尔龄亦写了一文,题为《散文的“散”》 , 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散文的特点正在于‘散’” , “因为这‘散’,不是‘散漫’的‘散’,既要用墨如泼 , 又要惜墨如金,既要撒得开,又要收得拢”② 。大概连萧云儒、王尔龄做梦都没有想到,“形散神不散”的观点竟被当时的文学评论界奉为“经典”,“形散神不散”几乎成了散文的代名词,甚至被作为散文的特征和属性选录进了大学和中学教材,这似乎成了衡量散文优劣的唯一美学标准,无论是散文创作或是散文理论都努力地向这个“标准”靠扰 。
直至80年代中期 , 以林非为代表的散文理论家开始对“形散神不散”的观点提出质疑 。林非在《散文创作的昨日和明日》一文中指出:“‘形散神不散’这种主张不能不形成自我封闭的框框,为什么‘神’只能‘不散’呢?事实上一篇散文中的‘神’ , 既可明确地表现出来 , 也可意在不言之中”;“为什么‘形’只能‘散’呢?形式上十分整齐的近似诗的散文,为什么就不能写呢?事实上这种佳篇是很多的 。‘形散神不散’的提法,确实是体现了当时一种比较封闭性和单一化的思想气氛,因此才会如此不胫而走 。”③由此可见,“形散神不散”的观点确实是一种片面性的提法,是散文创作中长期存在的“框子和格套”,“迄今还在羁绊着我们不少同志的思维方式”④ 。
事实上,古今中外的散文名篇,那些散发着人类崇高精神和思想的作品,无一不是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进行创新的范例,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而这些散文名篇,除了林非所说的“形散神不散”、“神散形不散”这两种之外,有的甚至是“形神皆聚”或“形神皆散”的 。
本文就试图对散文的这四种类型进行逐一评析 。
2“形散神不散”
按萧云儒的观点 , 散文应“运笔如风,不拘成法”,“清新自然 , 平易近人”,“中心明确,紧凑集中”,这就是所谓的“形散神不散” 。这观点本身并不错,只不过它不能概括散文的全部特点,因而带有片面性 。在中外散文名篇中,的确有不少是“形散神不散”的 。林非也认为“形散神不散”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指出了它的缺陷:“要求作品的主题应该明确和集中,这本来也是一种合理的想法 。问题在于如果鼓励这一种写法,而反对主题分散或蕴含的另外的写法,这实际上就是意味着用单一化来排斥和窒息丰富多彩的艺术追求,”这是一种“封闭的艺术思维方式”,是“缺乏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所致”⑤ 。
由此可见,“形散神不散”的观点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只不过不应将它强调到唯一的、绝对化的程度 。应该说,“形散神不散”的散文佳作确实是较多的 。比如杨朔的代表作《雪浪花》,通过“我”在北戴河两次遇见“老泰山”的描写,生动地塑造了这位老渔民的形象,运用象征隐喻、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手法,将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两条线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其“形”是很松散的 , 但文章的中心非常明确,这就是歌颂劳动人民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力量 。正如作品所写那样:“别看浪花小,无数浪花集到一起,心齐,又有耐性 , 就是这样咬呀咬的 , 咬上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哪怕是铁打的江山,也能叫它变个样儿 。”作家就是将“雪浪花”和“老泰山”联系在一起,以物喻人,以景托人 , 使作品既有浓郁的诗意,又有深刻的哲理,其“神”是非常集中的 。秦牧的名篇《社稷坛抒情》也体现了“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它描写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只是寥寥数语,只写了它所在的环境古柏参天,处处花圃,寥郁空旷 。“在庄严的宫殿建筑之前,有这么一个四方的土坛,屹立在地面,它东面有青土,南面有红土,西面是白土,北面是黑土,中间嵌着一大块圆形的黄土 。”然后以这坛作为抒情的“立足点”,不厌其详地抒写作者丰富的联想 , 从五色泥土想到茫茫的大地,想到宇宙的变化和生活的起源,想到对万物生死现象抱头苦思的古代思想家和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五行观念”,想到我们民族的摇篮黄土高原,想到关于泥土的故事及国土的统一,真可谓“思接千载” , “视通万里” , 其“形”是够散的了 , 但其“神”却非常明确、集中:作品主要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对土地的深情 , 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思想家创造人类文明的丰功伟绩以及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光辉 。在外国散文名篇当中,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也属于这“形散神聚”的典范 。这篇演说辞气势恢宏,激情澎湃,展现了黑人争取平等与民主的坚定不移的决心,表达了黑人为之奋斗的理想:黑人与白人和谐地生活在同一个蓝天下,人人平等,没有种族的偏见与歧视 。它是美国黑人反对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而发出的呐喊与作出的抗争 。显然,文章的“神”是很明确、集中的,但作品的“形”却是“散”的:文章运用联想的手法,将许多“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的句子和段落排列在一起,形式确实是再散不过的了 。另一方面,由于文章采用排比句,这就使得作品的语言铿锵有力,气势连贯 。“我有一个梦想”这句话反复回响,成了贯穿全文的主旋律 , 回旋于耳,这句话的反复出现,不仅增加了节奏感,同时把文章的感染力推向了极致,使得黑人民权运动深入人心 。《我有一个梦想》一文不仅向世人传达了黑人的梦想,更是象征着人类追求自由、平等和进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文章因此成为传世名篇 。
推荐阅读
- 梦到不记得回家的路 梦到不记得回家的路,想要与他们一起回家,他们又不回家
- 披萨上面的小凳子是干什么用的
- 建安的时代特点是什么 建安的时代特点是什么呢
- 误删的微信收藏怎么恢复 微信收藏怎么恢复
- 曲骨穴位的位置和作用 曲骨位置图和作用的准确
- 发酵多少度 烤箱发酵多少度
- 36码的裤子是什么尺寸的 36码的裤子是什么尺寸
- 肉是什么味道 红烧肉是什么味道
- 陆川苏夏车厘子是哪一章 《过度反应》的作品简介
- 立夏饼的由来,烧饼的由来及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