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日长生殿的下一句 七月七日长生殿

□董点观由
七夕之夕,牛女相会,女儿乞巧 。
在古代,乞巧是民间特别隆重的一个节日,杭州拱墅区半山街道的沈家桥附近,就有一座七夕乞巧的巧山 , 巧山不大,南北长230米,周长700米,高25.5米,传说吴越王钱镠就在七夕登上巧山,观看女儿乞巧,南宋时,宋高宗也曾在七夕驾幸巧山乞巧 。
旧时巧山乞巧,名声颇响 。女儿们要用红色的凤仙花染指甲,染得最好的誉为手巧;用瑾树叶的汁液洗头,洗后青丝光亮如鉴,谓之貌巧;用面粉制作各种现状的面点 , 用油煎炸,称巧果;还要捕蜘蛛放在盒中,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当然还少不了穿针,拜织女星,向织女求乞各种心愿:乞巧、乞子、乞寿、乞美,还乞爱情 。
现在,乞巧的习俗已经少有,但七夕依然是一个隆重的节日 , 以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广为人知 。
如果追本溯源看七夕,七夕源于上古的星宿崇拜 。牛郎、织女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中北方玄武里的两颗星,玄武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牛郎星在牛宿里,织女星在女宿里,两星宿隔银河相望 。古人夜观星象以确定季节的变化,天上的恒星在一年里的变化很有规律 , 比如每年立秋的晚上7点半,天上恒星的位置是一样的,古人就把一些特别亮的恒星作为授时星,用它们的出没情况,确定季节 。
在上古,立秋的授时星是织女星 。相传夏朝历法《夏小正》里记载,七月时,“初昏,织女正东乡” 。初昏是太阳下山,能看到星星的时候,这时织女星朝向正东方 。古人把织女星和附近的几颗小星连在一起,想象成是织女面对银河织布,织女的脸朝哪边,织女星就朝哪边,织女星在银河的西边 , 当银河在天上呈南北走向(夏秋时,银河在空中呈南北向横贯天空,冬春接近东西方向贴近地平线) , 织女星也“正东乡”,到达一年中的最高点,这些天象出现时,就表示秋天到了 , 七月来了 。这就是古人的观星授时 。
秋天到了,女人就要纺线织布,准备秋衣冬衣 , 所以这颗星被称为织女星,代表纺织女神 。女孩向织女星乞巧,祈求好手艺 , 好姻缘 。

七月七日长生殿的下一句 七月七日长生殿


资料画 。由CFP提供 。
七月七乞巧节,在西汉初年就出现了 。《西京杂记》记载,在西汉初年,宫廷内“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 。历代乞巧的活动都很兴盛 , 唐朝崔颢写诗:“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权德舆有“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林杰写有“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乞巧是当时每家每户都要搞的活动 。
在我们现在的概念里,七夕就是牛郎织女相会,但在古人那里,七月七,先是女儿乞巧,后来牛郎织女才在这天相会 。
牛郎、织女恋爱的最早记载是战国晚期睡虎地竹简里的一句话:“牵牛以?。ㄈⅲ┲?不果 。”牵牛想娶织女,但没结果 。到西汉《淮南子》增加了一些情节:“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 。”东汉的《风俗通》加上了时间:“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收录了最早的牛郎织女情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