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脲的作用及使用方法有什么副作用 氯吡脲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氯吡脲是由20世纪80年代由日本首先开发,是一种具有细胞分裂素活性的苯脲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目前人工合成的活性最高的细胞分裂素,氯吡脲的生物活性却较6-苄氨基嘌呤高10-100倍 。是经过国家批准可以在植物上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目前膨大剂在我国使用广泛,长期的使用实践证明其对人体无害 。
其它名称:吡效?。?调吡脲,施特优,膨果龙、KT-30 , CPPU、脲动素、4PU-30、膨大素等 。
化学名称:1-(2-氯-4-吡啶)-3-苯基脲
理化性质:氯吡脲纯品为白色片状晶体,相对分子量为247.7,难溶于水,水中溶解度为0.11g/L(20℃),易溶于乙醇、甲醇、二甲亚砜、丙酮等有机溶液,熔点为170℃左右,在热、紫外光、酸、碱条件下稳定,耐贮藏 。有微弱吡啶味 。
毒性:按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氯吡脲属低毒植物生长调节剂 。急性经口LD50:雄大鼠2787mg/kg,雌大鼠1568mg/kg,雄小鼠2218mg/kg,雌小鼠2783mg/kg;兔急性经皮LD50>2000mg/kg 。对皮肤刺激轻微,对眼睛有刺激 。大鼠急性吸入LC50(4小时):在饱和蒸汽中不致死 。无作用剂量为7.5mg/kg体重 。鱼的LC50:虹鳟鱼(96小时)9.2mg/L,鲤鱼(48小时)8.6mg/L 。
口服摄入的氯吡脲可迅速为消化道吸收,吸收后可很快被排出 。48小时内,44-70%的剂量可随尿排出 , 13-28%的剂量可随粪便排出 。口服摄入7日后,残留在大鼠(尸)体内的氯吡脲的剂量小于2% 。用放射性C-14标记的氯吡脲(100mg/kg)试验时,7日后大鼠组织中放射性残留程度为:肝(0.2-1.2mg equiv./kg) > 肾(0.1-0.8mg equiv./kg) > 脂肪(0.03-0.45mg equiv./kg) 。
主要剂型:0.1%、0.5%可溶液剂,0.3%、0.35%、0.5%赤霉氯吡脲可溶液剂等
作用机理:氯吡脲作用机理是促进细胞分裂、分化和扩大的作用,诱导单性结实;促进细胞DNA和蛋白质合成;提高光合效率 。
作用特点:氯吡脲是一种具有高活性的苯脲类细胞分裂素 , 为广谱、多用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细胞分裂素活性,能促进细胞分裂、分化和扩大,促进器官形成、蛋白质合成 。广泛用于农业 , 园艺和果树,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细胞扩大伸长 , 促进果实肥大、提高产量、保鲜等方面 。
适用作物:氯吡脲使用作物广泛 , 主要用于果树类:如苹果、梨、香蕉、菠萝、草莓、木瓜、桃、李、杏、樱桃、石榴、葡萄、核桃、、银杏、枣、柑橘、橙、柚、荔枝、龙眼、枇杷、杨梅、椰子、杧果、油梨、山楂等 。
蔬菜粮食作物:如黄瓜、西红柿、茄子、苦瓜、冬瓜、土豆、马铃薯、芋头、生姜、洋葱等 。
药材类:人参、黄芪、桔梗、牛黄、黄连、当归、川芎、生地、白术、白芍、茯苓、麦冬、银花、菊花、香附、甘草、三七、朱砂、枸杞、苦参等 。
主要功能:氯吡脲可以影响植物芽的发育 , 加速细胞有丝分裂,对器官的横向生长和纵向生长都有促进作用,促进细胞增大和分化 , 促进果实膨大,防止果实和花的脱落 , 增加产量 。延缓叶片衰老,保绿时间长,加强叶绿素合成,提高光合作用,促使叶色加深变绿 。打破顶端优势,促进侧芽萌发,能够透导芽的分化,促进侧枝生成 , 增加枝数,增多花数,提高花粉受孕性,从而增加果实数量提高产量 。改善作物品质 , 提高商品性 。诱导单性结实,刺激子房膨大,防止落花落果 , 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含糖量等 。
使用技术

氯吡脲的作用及使用方法有什么副作用 氯吡脲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1、甜瓜、黄瓜:在雌花开放当天或开花前2-3d,10-16℃时每10mg对水0.5-1kg , 17-25℃时每10mg对水1-1.5kg,26-30℃时每10g对水1.5-2kg搅拌成均匀溶液 。浸瓜胎或用微型喷雾器均匀喷雾瓜胎,用药后瓜率达98%–100% , 且幼瓜生长快速、瓜大、质优、提早上市 。当低温光照不足、开花受精不良条件下,为解决“化瓜”问题,于开花前一天或当天,用0.1%可溶性液剂20倍液涂瓜柄,可提高坐果率 , 促进结果,使果实大小均匀 , 增加产量,提高质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