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怎么读

作者:王晓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怎么读】国学大师吴宓 , 是最早用西洋小说的方法研究《红楼梦》的学者之一,曾以中、英文发表过多部关于《红楼梦》的专著 。这位老夫子学贯中西,至情至性,坊间流传着不少关于他的趣闻传说 。1945年,吴宓在西南联大任教,有一天和几个朋友沿街散步 , 看到路边有个餐馆 , 招牌上写着“潇湘馆”三个字,不禁勃然大怒 。“潇湘馆”是林黛玉的居所 , 怎么能用作餐馆的招牌呢?他二话不说就直冲进去大吵 , 质问店主:“你凭什么叫‘潇湘馆’?你怎么配叫‘潇湘馆’?”后经人调解,餐馆将招牌去掉了“馆”字,改为“潇湘” 。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怎么读


可见,林黛玉在吴宓心中已是天人,任何人都冒犯不得 。艺术之感人,竟至于斯!
林黛玉貌美、聪慧、机智,但我想这些还不足以让吴宓这样的大学者为之倾倒 , 甚至敬若神明 。曹雪芹虽多处写林黛玉的美,却没有具体的描写,而是用“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形容她的眉眼,用“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形容她的体态 。这种写法 , 如同国画的“留白”,把更大的想象空间留给了读者 。所以,林黛玉的美,是曹雪芹引导着读者自己想象出来的 。至于聪慧、机敏 , 大观园里女孩儿哪一个不是呢?
我个人认为,林黛玉这个人物真正打动吴宓的,除了美丽、高洁、聪慧之外 , 更重要的是出类拔萃的诗才,因为吴宓也是一个诗人,而且内心极其浪漫 。
《红楼梦》群芳中,如以诗才论,当首推林黛玉(著作权属于曹雪芹) 。林黛玉作诗,从不冥思苦想,反复推敲,而是信手拈来 , 一挥而就 。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中的描写最能反映黛玉的才思敏捷 。迎春给大家限了“门”字韵,定下韵脚 , 又燃起一支香,约定香烬诗成 。这种限韵诗最是难做 , 众人都在各自思索,“独黛玉或抚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鬟们嘲笑 。”待各人都做完了,黛玉才说:“你们都有了 。”说着提起笔来,一挥而就,写下了著名的海棠诗: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林黛玉的诗才,不独体现在才思敏捷,更在于诗情、巧思和气氛 。林黛玉写过三首长歌行:《葬花吟》《秋窗风雨夕》和《桃花行》 。《葬花吟》前文已有涉及,今天就谈谈《秋窗风雨夕》吧 。
第四十五回 , 林黛玉病中独坐,潇湘馆外 , 秋霖脉脉,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便在灯下随便拿了一本书,却是《乐府杂稿》,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 。林黛玉心有所感,按照《春江花夜月》的格调 , 写成《秋窗风雨夕》 。
秋花惨淡秋草黄 , 耿耿秋灯秋夜长 。
已觉秋窗秋不?。?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 , 惊破秋窗秋梦绿 。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
泪烛摇摇爇短檠 , 牵愁照恨动离情 。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 , 残漏声催秋雨急 。
连宵霢霢复飕飕 , 灯前似伴离人泣 。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怎么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