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相当于造句 用相当于造句子四年级( 二 )


新京报:将几本不同的汉字启蒙读物放在一起简单对比,会发现有些字的演变或解释存在出入,这是怎么回事呢?
张一清:对汉字的解释有一个历史流传的漫长过程,有一些历史文献里对汉字的解释已经错了,不同的书在抄写的时候就按照这个错误传了下来 。还有的情况是有的书在解释汉字的时候只参考了某段历史时期的文献,而没有看到其他时期的文献,但在其他文献里可能已经对上一个时期的文献进行了修正 。
举个简单的例子 。甲骨文在20世纪初才出土,在它出土之前,所有语文工具书都不知道汉字最早长什么样子 , 因此古人在编写汉字工具书时是根据字现有的形体去推断它的演变过程,这种推断中也会存在一些错误 。
另外还有一些书对字的解释采用的是“望文生义”,这也是我很不赞同的一种解释方式 。看见一个字的样子就联想它的演变历史,其实谬之千里 。
我再举个简单的例子 。安宁的“宁”,有人会把它和“安”放在一起解释 。“安”是宝盖头下面一个“女”字,宝盖头是房子的意思,房子里面有女士,代表着既安全又安定 。“宁”下面有个“丁” , 有的书就将它解释为男性,于是也代表着安稳 。但实际上,“宁”有两个来源 , 在甲骨文和在金文中写法不一样,像是在屋子里放有盛着食物的器皿,表示有吃的就能安心 , 后来小篆字形中又添加了“心” 。第二种来源的“宁”由“宀”“心”“用”三部分组成,最初表示“愿望” 。
此外,古代还有另外一个“宁”字 , 读成 zhù,最初是指“储存物品的地方”,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贮藏、积聚”等意思 。后来,人们在它的左侧增加了表示“财物”意思的“贝” , 这个字形再经过简化,就变成了今天的“贮” 。
所以,依据现在的字形 , 望文生义地把“宁”的下面解释为“男丁”是没有根据的 。而且,“丁”在古代也指成年人,不仅是男性 , “丁”也可以指包括男性和女性在内的人口,比如“人丁兴旺” 。
图片来自《少儿说文解字·远方的家》 。
还有些书对文献看得不够全面 。如果不做专门的汉字研究,就很难从零零碎碎的意见里找到对这个汉字的全面解释 。某些书里对这个汉字的解释可能只是众多解释中的一个,实际上还有其他文字研究者经过更详细的考证,给出过其他的解释,也许那个解释才是更合理的 , 能跟古代文献进行对照的,但书里却没有采用 。
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敬重汉字,它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关于汉字的演变与解释不能太随便,不然很难再继续传承下去 。
新京报:在引用资料时,汉字启蒙读物应该按照怎样的逻辑给出字的解释才能让家长和孩子全面了解汉字的历史?
张一清:以我们创作“少儿说文解字”这套书的原则为例 , 首先学界如果认为这个字在甲骨文或金文时代就有字形,那么就应该采用这个源头 , 在书里呈现出来,然后再根据字形看看学界对它的解释 。如果有的字形现在只能看到战国时代的文字或者小篆,那就从小篆开始呈现 。这是从源头上追溯,字产生于哪个年代,就从哪个年代开始来解释它 。如果学界对这个字已经有了明确的解释 , 以及它有古代文献里也有相应的用法,那么就以这个解释为准 。如果有些字学界给出的解释还不太统一,但是哪一种解释都有它合理的成分 , 也有古代文献里的用法和这些解释相对应,就应该把这几种解释都放进来 。这样才是全面的解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