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首后脱逃怎样认定 自首后脱逃怎样认定犯罪

【自首后脱逃怎样认定 自首后脱逃怎样认定犯罪】

自首后脱逃怎样认定 自首后脱逃怎样认定犯罪


一、自首是我国刑法设置的激励犯罪分子改过自新,并体现宽严相济处罚原则的一项重要制度 。其目的在于促使犯罪分子通过交代自己或他人的罪行而便于司法机关侦破刑事案件 , 及时打击和预防犯罪 。自首是司法机关在定罪量刑时必须予以考虑的法定量刑情节 。本着这种宽严相济的处罚原则,我国在相关的法律中对一般立功条件规定了两个成立条件:一是自动投案;二是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一般而言,犯罪嫌疑人只要符合前述两个条件,即可认定为自首 。
二、行为人自首之后是否主动将自己置于司法机关的控制之下 , 这是自首之后导致的必然后果,即行为人因自首引起的法律后果就是接受国家司法机关的审查或裁判,这是自首之后的事后行为 。在1997年修订刑法之前,自首的要件有三个:一是自动投案;二是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
三、是接受国家审查和裁判,而1997年新修订的刑法删除了“接受国家审查和裁判”的规定 , 这种删除只是形式上的改动,在实质要件上,成立自首仍要求犯罪分子接受国家审查和裁判 。
一般情况
对自首者的适当量刑是自首从宽制度得以正确进行的保证 , 根据中国刑法第57条规定的量刑一般原则和司法实践经验,一般认为,自首量刑的一般原则应掌握下列三点:
1、主要根据犯罪事实 。犯罪人投案自首可以使其犯罪所造成的危害社会的持续状态结束,但是给社会造成的损害并不会因自首而消灭 。犯罪人投案自首,仅仅表明对自己所犯罪行的态度,并不会改变其原来犯罪事实 。因此,审判人员在决定对自首的犯罪分子量刑 , 必须以其犯罪事实为主要根据 。在司法实践中,审判人员首先按照自首者罪行的轻重对照有关法律,拟定一个刑罚幅度,而后结合自首的从宽情节 , 所以要把握好度,做到严宽适度,不枉不纵 。
2、具体考虑自首情况 。主要包括:
(1)自首的时间 。犯罪人投案自首的时间早晚,说明其悔悟时间的早晚;同时也说明了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对社会危害性的持续状态长短 。
(2)自首的原因及动机 。犯罪人犯罪之后的认罪、悔罪、悔改心理是自首动机的三大要素,悔罪态度好的情况下,投案自首的,也说明了其悔悟的程度,量刑时也要考虑;
(3)交待罪行的情况 。交待罪行是否彻底,是否主动,也说明了投案者是否是真心悔悟的;
(4)犯罪分子有无主动表现 。这四大情节 , 审判人员在量刑时一定要注意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