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 跖怎么读


跖 跖怎么读


熟悉我的朋友们都知道我家有只猫叫黄姐,今天黄姐到客厅逛街时把花瓶给打碎了,手忙脚乱收拾了半天才搞定 , 再回头一看,黄姐正坐在一边儿看热闹呢 。气急败坏之下我冲她嗷了一嗓子,把她给轰走了 。虽然很生气 , 但不得不说,猫咪的肢体动作真的相当赏心悦目,行走的时候踮着脚尖非常优雅 , 奔跑的时候又充满了爆发力 。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注意到 , 猫咪和狗狗走路时,其实都只是脚趾着地,脚后跟是抬起来的 。
关于这一点我认为很有必要讲一讲,即我们今天的文章主题——陆生哺乳动物的行走方式和类型 。要知道,陆生哺乳动物是个非常庞大的家族 , 种类繁多、各有特色,它们有很多共同点,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
而在行走类型这一方面 , 陆生哺乳动物可以分为三种:跖行、趾行和蹄行 。

正式开讲之前我们得先熟悉一下陆生哺乳动物的足部骨骼构造 。
就以我们人类的脚为例吧,人的足部骨骼大致可以分三个部分:趾骨(脚趾里的骨头)、跖骨(脚面和脚掌力的骨头)和跗骨(脚后跟和脚腕里的骨头),而跗骨又可以分为距骨、足舟骨、骰骨、楔骨和跟骨,再往上就是胫骨了 , 不属于足骨范畴 。
而手掌与之对应的则是指骨、掌骨和腕骨(看名字就知道在哪) 。换成四肢着地行走的动物也是一样,前足骨骼为指骨、掌骨和腕骨,后足骨骼为趾骨、跖骨和跗骨 。
再深奥的东西就不说了,大家简单了解这些名词以及对应的位置,就能对咱们接下来要说的三种行走类型有个概念了 。

1.跖行首先说说跖行这个行走类型 。跖的读音是“直”,跟趾的拼音一样但是读音不同,前者是二声 , 后者是三声 。
跖行的行走方式是趾骨、跖骨和跗骨全部着地,代表物种是灵长目动物、熊科动物、有袋类动物等 。我们人类也是跖行动物,大家可以低头看看,脚踩在地上的时候,从脚趾到脚后跟都是平放在地面上的 , 往前行走的时候会先抬起脚后跟,落地的时候则是脚后跟先接触地面,然后整个脚掌再次平踩到地上 。
这就是跖行动物的行走方式,在这一点上,鼠、熊、猴子、猩猩、袋鼠等动物跟我们一样 。只不过大部分动物是四肢行走,前肢踩在地上时也一样,指骨和掌骨全部落地,腕骨部分着地 。

学界最主流的说法认为哺乳动物最早都是跖行动物,后来物种多样性增加,大家生活的环境不一样了,于是分别往不同方向去演化,才逐渐出现了趾行动物和蹄行动物,来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 。
跖行的优点就是可以为动物本身提供更加稳固的支撑 , 同时也更加耐重 。而且在后肢立足稳牢这个基础上,有些跖行动物逐渐分化出了能够进行灵活动作的前肢 , 这就是许多跖行动物都能直立站起来的原因(例如鼠、熊、袋鼠、浣熊等),更有些跖行动物的前肢演化出了很强的功能性,这些动物就是现如今的灵长类,包括人 。
不过跖行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趾骨、跖骨和跗骨都落在地面上,所以动物们奔跑起来的速度和灵活度就会大打折扣,不如趾行和蹄行动物 。
袋鼠的速度虽然很快,但那严格来说不能算奔跑,而是依靠其发达的后肢和尾部肌肉进行连续跳跃 , 袋鼠如果一步一步往前迈的话速度也快不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