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意思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意思


第151讲 仁为己任,死而后已 【原文】
8.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推行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曾子也对士提出了要求——弘毅 。士为什么必须“弘毅”呢?因为他“任重道远” 。曾子一下子为我们创造了“弘毅”和“任重道远”两个高大上的词汇 , 本章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学士的必背篇目 。现在的出众语文教材也毫无悬念地选编了本章内容 。
弘毅朱熹《集注》:“弘,宽广也 。毅,强忍也 。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 。”朱子把这两个字分拆开来,用“弘”来对应“重”,不弘大就承担不了这个重的责任 。用“毅”来对应“远”,没有坚强的毅力就不可能坚持走那么远 。朱子又引用了程子的话:“弘而不毅 , 则无规矩而难立;毅而不弘 , 则隘陋而无以居之 。”“弘大刚毅,然后能胜重任而远到 。”程子的解释跟朱子的角度完全不同 。程子说 , 弘毅这两种修养是不可拆分的,“弘而不毅”之人没有规矩,难以立世 。“毅而不弘”之人狭隘简陋无以定心 。也就是说无论是缺少了“弘”和“毅”的任何一个元素,都不可能承担“任重道远”的职责 。
“弘毅”现在已经成了一个组合词 。意思是说宽宏坚毅;刚强,勇毅 。我们发现一大堆高校在校训中用到了这个词 。其中比较知名的有:武汉大学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南京邮电大学校训:厚德、弘毅、求是、笃行;长安大学校训:弘毅、明德、笃学、创新;济南大学校训:弘毅、博学、求真、至善;天津商业大学校训:笃学、弘毅、 明德、济世;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训:博洽、通达、弘毅、致远 。中学用“弘毅”做校训的那就更多了 。中国大中学校的校训就是个笑话,不但学生从不把校训当回事,老师和校领导也很少有人会记得校训,更别说身体力行了 。人们喜欢“弘毅”这个词,并不是因为喜欢他所包含的意思,可能只是因为这个词的出身高端大气 , 又是对“士”的要求,还连接着“任重道远”吧 。
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正在慢慢走向消亡的原因之一 。也可以说这种现象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糟粕性的延续 。“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 , 台下一套”,“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文件一套,执行一套”等等“双套标准”已经成为人们的“正常思维”,并被尊崇为具有智慧的所谓领导能力和高情商的体现 。如果你坚持“言行一致”,可能就是寸步难行,并被批评为不懂得变通,一个被定义为“不懂得变通”的人在“单位”里是没有前途的 。
任重道远本章孟子还为我们创造了“任重道远”这个高大上的词汇 。使命重大,路途遥远 。一听就是上档次的词语,一听就让人心生欢喜 。曾子自己解释了“任重道远”:士自觉地以推行仁为自己的责任,这个责任难道还不够重大吗?要一生都为之奋斗 , 至死不渝,难道还不够遥远吗?朱熹解释说:“仁者,人心之全德 , 而必欲以身体而力行之 , 可谓重矣 。一息尚存 , 此志不容少懈 , 可谓远矣 。”朱子也就是用自己的理解解释了一下曾子的话 。推行仁德必须身体力行,所以说责任重大 。推行仁德不容有一刻的懈怠,所以说目标很遥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