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鳝鱼 雀鳝鱼图片( 二 )


那么问题来了,鳄雀鳝在国内多地被发现 , 将来有可能会泛滥成灾吗?
客观来看,很多地区发现的雀鳝数量都很少,一般都是1~2条 , 野生群体并不多,难以达到自然繁殖的要求 。但是在广东部分地区 , 野生的雀鳝种群不在少数,放生的数量多了也可能会产生蝴蝶效应 。至于雀鳝是否已经在珠江流域自然繁殖,目前还不能下定论,需要展开一次专项的物种调查 。
【雀鳝鱼 雀鳝鱼图片】美国一游钓爱好者钓获雀鳝后将其放生
对雀鳝的管理不能掉以轻心,野外泛滥的风险依然存在 。更何况,早在2004年广东省就有研究机构进行了雀鳝的人工育苗试验 。这次试验进行了60天,一次性收获了上万尾鱼苗 。在培育到40天时,鱼苗体长达到了13~15公分,成活率高达89%~92%;培育到第60天时,鱼苗长到16~18公分,成活率为86% 。
经过十几年的技术积累,国内的雀鳝育苗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而这一技术会大大增加雀鳝后代群体的补充数量 。无论是培育用于繁殖的亲鱼,还是培育鱼苗以供应国内的观赏鱼市?。扯硕蓟岽锤蟮姆缦?。
雀鳝的危害 , 不容小觑雀鳝在和本土鱼类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
首先,雀鳝所处的营养级很高,会通过捕食作用消耗大量的本土鱼 。有研究表明 , 雀鳝的生长速度很快,是其他淡水鱼的6倍,成年个体体型巨大,具有压倒性优势 。

其次,雀鳝的适应能力强悍 。雀鳝能够忍耐低氧,在溶氧不足时能利用鱼鳔进行辅助呼吸 , 甚至还能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氧气(占比最高可达53%) 。另外,雀鳝对盐度的适应性也非常强,能够在半咸水、咸水中存活,“咸淡水通吃” , 生态幅宽 。

还有一点 , 雀鳝的建群能力强,产生的卵子对脊椎动物(当然也包括人类)具有毒性 。一般而言,雄雀鳝3~4年达到性成熟 , 雌鱼则需要6年时间发育成熟 。每年的2~6月是雀鳝的繁殖期 , 单条雌鱼的繁殖量在2~4万枚不等,卵粒大 , 平均可达3毫米 。

值得注意的是 , 雀鳝的种群扩张策略为K-对策 , 后代的成活率高,很容易在自然水域中建群 。在幼鱼时期 , 雀鳝的每天的摄食量能够达到体重的8%~15%,24小时内即可完全消化,对土著鱼类的威胁显而易见 。随着幼鱼体型不断增大,这种威胁也会越来越高 。
从上面这些生物学特征来看 , 雀鳝的入侵风险很大,称之为“生态杀手”也不为过 。从国内报道的案例来看,我国的珠江流域、长江流域、钱塘江流域、黄河流域均已捕获到雀鳝 , 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
总结雀鳝是一种凶猛的外来肉食性鱼类,在全国多地的自然水系均有发现,长江以南地区的泛滥风险最高,广东地区的内陆水域尤其值得注意 。
雀鳝不仅会吞食本土鱼类的鱼苗,过度繁殖后还会破坏食物链,搅乱整个生态系统 。作为普通居民,如果在野外发现了雀鳝 , 应该通过物理捕杀、化学捕杀等措施来清除这些外来入侵物种,减少生态威胁 。而对于盲目放生的现象,也应该加强管理教育 , 避免类似事件再度发生 。
关于雀鳝的危害及防控 , 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
#外来物种##雀鳝##保护生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