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鳝鱼 雀鳝鱼图片


雀鳝鱼 雀鳝鱼图片


在2004年 , 有市民在浙江温州的秀山公园中意外发现了一条长85公分、重6公斤的“怪鱼” 。这条鱼体型呈圆筒状,胸围有30公分,吻部长15公分,长满尖牙利齿,形似鳄鱼,长相狰狞 。

据当地市民反映,这种鱼体表的鳞片非常坚硬,背鳍靠近尾部,尾鳍较小,该公园的管理人员也表示从未见过这种鱼 。被发现时,这条大鱼正在捕食池塘中的其他观赏鱼,性情凶猛 。专家们经过鉴定,将“怪鱼”定种为短吻雀鳝,此鱼原产于墨西哥湾和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沿岸,是不折不扣的外来物种 。
雀鳝是一种怎样的鱼?为什么会进入中国?雀鳝属于雀鳝科雀鳝属,是北美洲各大淡水湖中的水中霸主 , 位于食物链的顶端 。成年的雀鳝在自然水域中没有天敌,体长大多为1~2米,有些个体甚至能长到3米 , 是世界上体型最大、掠食最凶猛的大型淡水鱼之一 。

在国内,雀鳝也被称为“花鳄”,是臭名昭著的“毒鱼”(卵子有毒) , 会跳出水面捕食其他鱼类 。雀鳝虽然性情凶猛,但幼鱼的观赏价值却很高,体表的菱形鱼鳞征服了不少水族爱好者 。于是在1990年,雀鳝作为观赏鱼类从美国引到了中国,这也为后来的逃逸、放生埋下了隐患 。
除了用作观赏鱼,雀鳝被引入国内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用于水产养殖 。
在2005~2007年 , 中国水产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在长江下游流域展开了一次外来物种调查,专门针对水产养殖领域 。这次调查共发现了45种外来的水产养殖品种,包括33种鱼类、4种贝类、7种甲壳类以及1种两栖类 , 绝大多数都来自于美洲 。
北美捕获的巨型雀鳝
在过去的20多年里,长江下游先后引入了尼罗罗非鱼、革胡子鲶、斑点叉尾鮰、淡水白鲳、雀鳝等外来物种,这些外来物种确实提高了经济效益,但也有一部分种类在新的栖息地爆发性繁殖,甚至失去控制变成了入侵物种 。
众所周知,长江下游是中国湖泊数量最多的地方,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合水生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在这里养殖的养殖的雀鳝很容易逃窜到自然水域中 , 危害本土的原生鱼类,一旦通过自然繁殖扩张了种群 , 后果不堪设想 。
美洲雀鳝
雀鳝在国内多地被捕获,有泛滥的风险吗?长江流域有不少关于雀鳝的捕获案例,大概率是因为弃养而放生的 。比如在2012年,重庆万州江段的一位渔民就在长江中捕获了一条雀鳝,受到了当地渔业部门的高度重视;还有钓友在南京的护城河中钓获过雀鳝,体长50公分,仅2斤多重 , 是一条幼龄雀鳝 。

另外,在黄河下游的山东段也曾有人发现过雀鳝的踪影,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很大轰动 。不过也有人指出,北方地区水温较低,冬季河面结冰期长,而雀鳝则适宜生活在20~30℃的温暖水域中,因此在北方泛滥的可能性不高 。
市民发现的雀鳝幼鱼
从生态适应性来看,气候温和的南方更容易受到鳄雀鳝的威胁,其中广东省是重点的防控区域 。截止到2014年 , 广东至少有21个市区都发现了雀鳝的野生种群,这其中就包括广州、顺德、佛山、深圳、清远等地 。广东省境内的珠江流域同时还是罗非鱼、食蚊鱼、革胡子鲶泛滥的“重灾区” , 堪称国内遭受外来物种入侵的“前沿地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