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十渡镇九渡村,建成全市首个灾后“平急两用”设施

房山区十渡镇九渡村的一个施工工地里,59岁的韩庭金正在打扫卫生 。三个月前的那场洪水,让曾经声名远扬的房山十渡旅游景区受了灾 , 韩庭金在景区的工作被迫按下了暂停键 。但她没想到,往年冬闲的日子,今年却忙活起来,在家门口找了一份工作 。
【房山十渡镇九渡村,建成全市首个灾后“平急两用”设施】“每天在工地上帮忙 , 一天能挣180块钱补贴家用 。”韩庭金并不知道工地正在盖的房子未来会给谁住,直到从采访人员的口中得知这里将会成为“房山区十渡社区服务中心”,是全市首个灾后“平急两用”建设工程,平时周边村民居民可以在此打球、健身,开展各种社区活动,遇到灾情等紧急情况,又能成为村民们的应急避难场所,让大家有个能吃饭、喝水、睡觉、临时就医的地方,说着说着,韩庭金突然就红了眼眶 。
11月15日 , 距离今夏洪水时隔三个月,新京报采访人员再访房山十渡镇,沿线的复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村民们的家里暖气烧起来了,热腾腾的日子回来了 。这个冬天,温暖的远不止村民们的房子 。

房山十渡镇九渡村,建成全市首个灾后“平急两用”设施



村里有了应急保障中心,灾情时有水有电有通信
蜿蜒的涞宝路一侧,拒马河的水流依旧湍急,但泥浆已经退去 , 河水恢复清澈 。三个月前,洪水刚过,采访人员驱车挺进十渡的路上,一位老人曾蹲坐在半路的一座断桥上眺望被洪水冲毁的村庄,一言不发 。再次途经这里 , 一座崭新的大桥已横架在拒马河上,车辆、行人来来往往 。
房山十渡镇九渡村,建成全市首个灾后“平急两用”设施



在房山区十渡镇九渡村里,房山区十渡应急保障服务中心的两栋楼主体结构已经封顶,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和机电安装 。“等这空调装完了,屋子里就暖了 。”北京城建集团十渡应急保障中心项目现场负责人王展,指着升降机上安装空调的工人向采访人员介绍道 。中心里安装了多联机空调和新风系统,设计夏季室内温度26℃ , 相对湿度小于等于65%,冬季室内温度20℃,相对湿度小于等于25% 。
房山区十渡应急保障中心总建设用地面积2300平方米 , 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由两栋建筑组成,是平原区结对帮扶十渡的项目,为平急两用设施 。
房山十渡镇九渡村,建成全市首个灾后“平急两用”设施



何为平急两用?王展解释说,房山区十渡应急保障中心平时可作为十渡社区服务中心使用,村民们可以在此开展各项社区活动,比如打羽毛球、书法培训、阅读空间等,甚至还将为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提供职业培训、创业培训、介绍工作等服务 。一旦遇到灾情 , 这里就会迅速变成应急避难场所,可为周边的村民提供食宿、医疗等服务 。
按照最初的设计,房山区十渡应急保障中心可救援198人 。设有应急避难休息室、医务室、物资储备室等,配有医疗物资、应急储备物资等 。“应急保障中心设有专用的应急物品库房和一间约50平方米的会议室 , 紧急时作为应急指挥空间使用 。这里会常态化配备卫星电话、柴油发电机、净水器、应急电源、石墨烯供暖设备等,即使发生灾情,也能做到电不断、水不停、通信通畅 。”王展说,以应急保障中心的应急用水为例 , 是利用的井水,内设加压泵和净水器,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为村民提供饮用水和洗漱用水 。“中心所有应急设备都由平时电源和应急电源(柴发)两路电源提供,双重保障用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