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恒山:把所有城市搞成一个模式,同城化就失败了( 二 )


第二个障碍则很现实,即行政区的利益和相关管理的制约 。“我们各有各的行政区,各有各的板块利益 , 与利益联系最紧密的是各有各的管理体制” 。从这个角度来看 , 各个城市也会从自己特定区域利益考量出发,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
第三个障碍同样常见,来自同城化主体间的发展落差 。“经济好的地方不愿推进同城化,担心被分掉一杯羹;经济落后的地区也不愿推进同城化,担心最后一点儿肥水流到别人田里去” 。

范恒山:把所有城市搞成一个模式,同城化就失败了



城叔在多个场合发现,这种心态博弈长期存在,由于各地发展落差,导致了推进同城化工作时根本动力的不足 。
范恒山由此建议 , 同城化需要超过局部利益 , 寻找最大的公约数 , 同时要照顾现实情况 , 不能一味强行推进同城化 。
推进什么——不要把“同”泛化
推进同城化的目的,是协同推进优化资源要素配置 ,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 这就涉及到“谁来推进,推进什么,靠什么推进”的关键问题 。
以成都都市圈为例,在四川范围内,成都的GDP占全省37%,在成都都市圈范围内,成都GDP在成德眉资四市中占比约80% 。
其实,成都都市圈的这种“单核”特点,在全国几大都市圈中并不少见 。范恒山认为 , 同城化工作,除了圈内城市都要努力以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充分发挥核心城市的示范带头作用,发挥“单核”的外溢、辐射效应,核心城市有这个条件、能力 , 也应该有这样的胸怀 。
范恒山:把所有城市搞成一个模式,同城化就失败了



解决了“谁来推进”,就该研判“推进什么”的问题 。对此,范恒山强调了两个关键词:科学和务实 。
如前面所言,“推进同城化,不能把‘同’泛化,一定要搞清楚该‘同’什么 。不是所有的都能同,也不是所有的都要同,与其都要‘同’,还不如合并成一座城市 。”
遵循规律、从实际出发、互利共赢,依照科学与务实的原则,范恒山将协同的6个领域分为了两个层次 。
第一个层次的四个协同领域属于“非同不可” , 是需要各个城市间严格接轨、步调一致、整齐划一的协同 。
首先是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新、老基础设施都关系到都市圈的经济循环问题,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基?。?
其次是市场体系的打造,要形成统一大市?。?不能搞市场分割、地区垄断;然后是生态环境 , 环保治理工作影响深远;
最后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共享,这是体现同城化高度的一个领域,直接体现体制创新和开放水平,“不要讲GDP,要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个指标上去了,同城化的档次就上去了,它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
第二个层次则属于“有机协同”,各方基于自身禀赋,实现一体统筹 。
其一体现为产业体系建设 。城市间产业要形成错位发展,体现合理分工、各有侧重、一体联动、相互衔接、有机配套,“城市间产业同构的伤害 , 是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挑战” 。
其二则体现为创新体系构建 。产业基础的高级化、产业链的现代化、供应链的稳定韧性和安全性 , 都来自创新链的支撑,而几座城市联合的科技创新能力,会比某一座城市的创新能力要高,还避免各自为政、相互削弱 。
靠什么推进——推进机制的八个关键
推进同城化工作“必须要自觉,靠大家的同心协力”,但范恒山亦提到,一味地把同城化寄托在思想觉悟上是不够的 , 需要有规则约束,建立强有力的运行规则和推进机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