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由来,说一个诗集的名字和由来

诗歌的由来【诗歌的由来,说一个诗集的名字和由来】

诗歌的由来,说一个诗集的名字和由来


古时候,古代信息技术不发达,所以人们从这一个地区到那一个地区传递信息都非常不方便,于是他们将写好的诗编成歌,而诗歌就从人们的口中传递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
诗歌 , 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
《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 , 吟咏性情也” 。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
说一个诗集的名字和由来《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 , 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
了解二十四节气歌的来历是什么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表示季节变迁及指导农事的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中国诗词里面用的词牌名是谁发明词牌名的发明者现已无从考究 。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 。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 。词与调之间 , 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 , 曲调即称为词牌 , 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 。
来源之一
现代人所谓的"诗""词"都是古时人们的歌曲,每一种词牌都代表一支曲子,一般的词人只负责“填词”就行了 。乐曲名字的来历 , 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 , 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 , 像菩萨,《菩萨蛮》因此得名 。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据说唐玄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 。《西江月》、《卜算子》《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来自民间的曲调 。
来源之二
摘取词中字为词牌

合并图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 , 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 , 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 , 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 , 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 , 第一句是“大江东去” 。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
来源之三
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欸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渔,《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 。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 。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 。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 。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例如《菩萨蛮》不代表什么 , 只是词谱的代号 。
为了方便填词,人们常把词牌收录成册 。古代著名的词谱有钦定词谱、白香词谱、诗韵新编等 。有了这些词谱 , 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填词效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