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的由来,五台山得名的由来一句话20字

五台山的由来

五台山的由来,五台山得名的由来一句话20字


佛教本源于印度 , 两汉之际传入我国 。由于佛教的传人,五台山便作为佛教圣地开始了它的历史行程 。五台山原来叫紫府山,也称作五峰山 。这里曾是道士们修行的地方 。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派人西行求道,路遇天竺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 , 于是请他们同回洛阳 。随后他们以天眼看到五峰山有灵气,认为这里是文殊菩萨讲经说法的道场,于是就想在这里建筑寺院,供奉文殊菩萨 。可这里的道士并不同意,最后奏请汉明帝并得到他的应允,才在这里建筑佛教寺院,所建的第一座寺院就是如今的显通寺 。从此,历经各个朝代的修建、扩建和近2000年的发展,五台山寺庙林立、宝塔遍布、雕塑绘画相映 。这就为五台山佛教圣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五台山也就以其佛教寺院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位于全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了 。
五台山得名的由来一句话20字隋文帝在听说了之前文殊菩萨的传说后,便下诏在这里五座山峰的台顶上各建造了一座专门用来供奉文殊菩萨的寺院,这便是五台山的由来了 。其实五台山最初是叫五峰山的,是由五座山峰组成 。
五台山宝塔的来历在五台山景区中,有大大小小上百座寺庙,在寺庙间有一座塔特别显眼,蔚为壮观,不能不说 , 这就是大白塔 。


大白塔的全名为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宝塔,坐落在塔院寺内,塔院寺也因其得名 。大白塔是五台山的一大标志 , 也是五台山的象征 。此塔其规制与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基本相同,但其规模、规格要比北海的那座白塔大好几倍 。大白塔在2004年耗资138万元经过重新修建,整个塔身高大挺拔 , 气势恢弘,雍容高贵 , 为四大佛教圣地之首的标志 。


一出菩萨顶的大门,站在顺势而下的108级台阶上 , 颜色鲜明造型简单的大白塔矗立在灰色的庙群与民房中间格外显眼 , 远处环抱的群山、浓绿的树林使这种层次十足的美充满动感 。沿着台阶款款走下,一路是清凉的山风、大小不一的庙宇以及做着各色生意的当地人 。转过几道弯之后,塔院寺的大门出现在眼前,与身旁正常尺寸的大门比起来,56.3米高的白塔高大得有些突兀 。


院内的西南角,常年有身着红色僧袍的僧尼朝着大白塔的方向虔诚地做着祷告 。站起、双手合十、四肢贴地,如是重复,在这一连串连贯而不知疲倦的动作中,祷告者们安静地完成着自己的功课,表情宁静旁若无人 。穿过熙攘的人群,循着微风中悦耳的风铃声向院内走去,高大的白塔哗一下子就跃入视线,白得纯粹而自得其乐,仿佛身边的热闹与它无涉 。来自各方的僧人与游客一圈圈绕着塔行走,边走边念念有词,有人求俗世的幸福 , 有人求内心的宁静 。


塔院寺与其旁边的显通寺原为一座寺庙,最初作为显通寺的塔院存在 。明朝时经过改建之后与显通寺分开 , 成为一座独立寺院,并取名为塔院寺 。上尖下圆的覆钵式造型使大白塔看起来牢固结实 。这种古老的造型是印度佛教庙宇中最常见的塔的形状 , 用来安放圆寂僧人的舍利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楼阁式塔逐渐取代覆钵式塔流行开来 。眼前这座敦实的白塔修建于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 , 塔身由砖构成,四周悬挂的252只风铃常年在风中鸣响 。在当地的传说中,高大恢弘的塔身下另有一座石头建成的塔,形状与如今的白塔无两,只是在尺寸上小了一圈,始建于元代 。


如今已没有人说得清两座塔套在一起的原因,大白塔的本名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宝塔 , 隐约证实着地宫内存放着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传闻 。对于大多数游客而言,去考证一段残缺不全的历史难度太大,能近距离观察闻名全球的五台山标志性建筑大白塔的身姿更易操作 。


尽管站在塔下很难窥知全貌,但到此一游的心态还是会鼓舞着大多数人跟随热闹的人群绕塔行走 。行走过程中 , 八角形的基座上一处不太显眼的浅浮雕常常引人驻足 。这处释迦牟尼双足迹象碑,据传是佛祖释迦牟尼临死前留在石头上的 , 唐僧玄奘到西域取经时把佛足印拓下带回国,唐太宗下令将佛足刻在石上,立于祖庙 。明万历年间五台山僧人将其刻下并带回供奉在大白塔至今 。


三言两语的传说脉络呈现的是历代佛家弟子为表虔诚的不辞劳苦,到了世俗的游客耳中就成了求财免灾的神迹 。


不远处飘来五爷庙里祈愿还愿的人们请来戏班的唱念声,塔院寺不大的院子里一批批心满意足的游客进进出出,前赴后继 。从远观时被其恢弘吸引,想要一探究竟的激动开始,到走近后绕着白色砖墙的目的各异,塔院寺的小院里每天都不缺远道而来的访客 , 却不是每个来过的人都读得懂眼前这个看起来坦率、简单的知名建筑 。
【五台山的由来,五台山得名的由来一句话20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