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有几种方式

我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有几种方式

我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有几种方式


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基本上有两种平面布局的方式 。
一种是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一种是曲折变化,灵活多样 。举凡帝王的京都、皇宫、坛庙、陵寝,官府的衙署厅堂、王府、宅第,宗教 的寺院、宫观以及祠堂、会馆等 , 大都是采取前一种形式 。其平面布局的特点是 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物 。这种布局主次分明,左右对称 。以北京的寺庙为例,在它的中轴线上最前有影壁或牌楼,然后是山门 , 山门以内有前殿、其后为大殿 , 再后为后殿及藏经楼等 。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 建筑 , 整齐划一,两相对称,如山门的两边有旁门,大殿的两旁有配殿,其余殿 楼的两旁有廊庞、配殿等 。工匠们运用了烘云托月,绿叶托红花等手法,衬托出主要建筑的庄严雄伟 。这类建筑,不论建筑物的多少、建筑群的大小 , 一般都采用此种布局手法 。从一 门一殿到两进、三进以至九重宫闽,庞大帝京都是这样的规律 。这种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以陪衬为主的方式完全满足了统治者和神佛教义 对于礼敬崇高、庄严肃穆的需要,所以几千年来一直相传沿袭 , 并且逐步加以完盖
另一种布局方式则与之相反 , 不求整齐划一,不用左右对称,因地制宜,相宜布置 。举凡风景园林、民居房舍以及山村水镇等,大都采用这种形式 。其布局的方法是按照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和自然的条件等灵活布局 。例如民 居甚至寺庙、官衙,凡位于山脚河边者,总是迎江背山而建,并根据山势地形,层层上筑 。这种情况最适宜于西南山区和江南水网地区以及地形变化较多的地点 。这种布局原则 , 由于适应了我国广大的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区和多民族不同文 化特点、风俗习惯的需要,几千年来一直采用着,并有科学的理论基础 。中国式的园林更是灵活布局,曲折变化的实例 。山城、水乡的城市、村镇布 局也根据自然形势、河流水网的情况 , 因地制宣布局,出现了许多既实用又美观 的古城镇规划和建筑风貌 。

我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有几种方式


我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有几种方式


我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有几种方式


中国古建筑的种类和形式主要有哪些
1、斗拱

相对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来说,中国古建筑是独立的机构体系 。

斗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构件 。斗是斗形垫木块,栱是弓形短木,它们逐层纵横交错叠加成一组上大下小的托架,安置在柱头上用以承托梁架的荷载和向外挑出的屋檐 。

到了唐、宋 , 斗栱发展到高峰,从简单的垫托和挑檐构件发展成为联系梁枋置于柱网之上的一圈「井」字格形复合梁 。

2、单体造型

中国古代建筑的单体,大致可以分为屋基、屋身、屋顶三个部份 。凡是重要建筑物都建在基座台基之上 , 一般台基为一层,大的殿堂如北京明清故宫太和殿,建在高大的三重台基之上 。

3、山水园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意境 , 它与中国古典诗词、绘画、音乐一样 , 重在写意 。造景家用山水、岩壑、花木、建筑表现某一艺术境界 , 故中国古典园林有写意山水园之称 。

4、木构架为主

中国古代建筑惯用木构架作房屋的承重结构 。木构梁柱系统约在西元前的春秋时期已初步完备并广泛采用 , 到了汉代发展得更为成熟 。木构结构大体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 。

抬梁式结构是沿房屋进深在柱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再于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 , 组成一组屋架 。

【我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有几种方式】5、装修与装饰

中国古代建筑对于装修、装饰特为讲究,凡一切建筑部位或构件,都要美化 , 所选用的形象、色彩因部位与构件性质不同而有别 。
我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有几种方式


扩展资料:

中国古建筑中外交流

在中国的古代,特别是自两晋、南北朝以后,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与东西邻国都有广泛交流,给中国古代建筑注入了新的血液,出现了不少新的建筑类型,如石窟寺、佛教塔等 。

同时 , 中国建筑也对邻国的建筑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


早在西元三世纪,源于印度的石窟造像,就由克什米尔、阿富汗一带的大月氏国传入中国西部天山南麓的库车、拜城一带,而后继续东传 。

十六国时期,在甘肃敦煌初凿莫高窟 。北魏时又东传进入黄河流域 , 陆续开凿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甘肃永靖炳灵寺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

北齐时又开凿了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以及河北邯郸的南、北响堂山石窟等 。这些石窟到了隋唐继续开凿并向南延伸 。佛塔也是传自印度的一种建筑,中国古代的一些塔形大多由印度移植而来 , 如喇嘛塔、金刚宝座塔 。

综合分析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基本类型
从建筑类别上说,中国古建筑包括皇家宫殿,寺庙殿堂,宅居厅室,陵寝墓葬及园林建筑等 。其中宫殿 , 寺庙,陵墓等都采用相近的建筑形式与总体布局方式即对称齐整,主次分明 。以一条中轴线将个个封闭四合院落贯束起来,表现出封闭严谨含蓄的民族气质或可以说是地道的儒家风范 。唯园林建筑与此迥异,布局自由灵活,变幻无穷,极力追求自然情调 。当是更多地带有道家思想的痕迹 。
与西方古建筑相比,中国古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偏爱木材,几前年来一直如此,并以木构架结构为主 。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及顺檩等主要构件组成 。各构件之间的结点用榫卯相结合,构成了富有弹性的框架 。这种榫卯结合的形式,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建筑遗址中已有发现 , 表明它在距今七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 。中国古代木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井干式,即是以圆木或方木四边重叠结构如井字形,这是一种最原始而简单的结构 , 现在除山区林地之外,已很少见到了 。二是“穿斗式”,是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便于施工 , 最能抗震,但较难建成大形殿阁楼台 , 所以我国南方民居和较小的殿堂楼阁多采用这种形式 。三是“抬梁式”(也称为叠梁式),即在柱上抬梁 , 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 。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成了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华壮丽建筑物所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 。有些建筑物还采用了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形式,更为灵活多样 。
“墙倒屋不塌”这一句中国民间的俗语,充分表达了上述梁柱式结构体系的特点 。由于这种结构主要以柱梁承重,墙壁只作间隔之用,并不承受上部屋顶的重量,因此墙壁的位置可以按所需室内空间的大小而安设,并可以随时按需要而改动 。正因为墙壁不承重,墙壁上的门窗也可以按需要而开设,可大可?。?可高可低,甚至可以开成空窗、敞厅或凉亭 。
由于木材建造的梁柱式结构,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框架,这就使它还具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即抗震性能强 。它可以把巨大的震动能量消失在弹性很强的结点上 。这对于多地震的中国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因此,有许多建于重灾地震区的木构建筑,上千年来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如像高达67米多的山西应县辽代木塔,为现存世界上最高的木塔,天津蓟县辽代独乐寺观音阁高达23米,这两处木构已经近千年或超过了1000年 。后者曾经经历了在附近发生的八级以上的大地震,1976年又受到唐山大地震的冲击,还安然无恙,充分显示了这一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的优越性 。这是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之一 。
中国古代建筑以它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意,令人赞赏 。但是这样的外形不是任意造成的,而是适应内部结构的性能和实际用途的需要而产生的 。如像那些亭亭如盖 , 飞檐翘角的大屋顶,即是为了排除雨水、遮阴纳阳的需要,适应内部结构的条件而形成的 。两千多年前的诗人们就曾经以“如翚斯飞”这样的诗句来描写大屋顶的形式 。在建筑物的主要部分柱子的处理上 , 一般是把排列的柱子上端做成柱头内倾,让柱脚外侧的“侧脚”呈现上小下大的形式,还把柱子的高度从中间向外逐渐加高,使之呈现出柱头外高内低的曲线形式 。这些做法既解决了建筑物的稳定功能,又增加了建筑物外形的优美曲线 , 把实用与美观恰当地结合起来,可以说是适用与美观的统一佳例 。
中国古建筑的平面、立面和屋顶的形式丰富多彩,有方形的、长方形的、三角形的、六角形的、八角形的、十二角形的、圆形的、半圆形的、日形的、月形的、桃形的、扇形的、梅花形,圆形、菱形相套的等等 。屋顶的形式有平顶、坡顶、圆拱顶、尖顶等等 。坡顶中又分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十字交叉等种类 。还有的把几种不同的屋顶形式组合成复杂曲折、变化多端的新样式 。
建筑的平面布局是决定一座建筑、一组建筑、一群建筑,甚至一个村镇、一个城市形制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基本上有两种平面布局的方式 。一种是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一种是曲折变化,灵活多样 。举凡帝王的京都、皇宫、坛庙、陵寝,官府的衙署厅堂、王府、宅第,宗教的寺院、宫观以及祠堂、会馆等等,大都是采取前一种形式 。其平面布局的特点是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物 。这种布局主次分明,左右对称 。以北京的寺庙为例,在它的中轴线上最前有影壁或牌楼 , 然后是山门,山门以内有前殿、其后为大殿(或称大雄宝殿),再后为后殿及藏经楼等 。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 , 整齐划一,两相对称 , 如山门的两边有旁门,大殿的两旁有配殿,其余殿楼的两旁有廊庑、配殿等等 。工匠们运用了烘云托月,绿叶托红花等手法,衬托出主要建筑的庄严雄伟 。这类建筑,不论建筑物的多少、建筑群的大?。?一般都采用此种布局手法 。从一门一殿到两进、三进以至九重宫阙,庞大帝京都是这样的规律 。这种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以陪衬为主的方式完全满足了统治者和神佛教义对于礼敬崇高、庄严肃穆的需要,所以几千年来一直相传沿袭,并且逐步加以完善 。另一种布局方式则与之相反 , 不求整齐划一,不用左右对称,因地制宜,相宜布置 。举凡风景园林、民居房舍以及山村水镇等等 , 大都采用这种形式 。其布局的方法是按照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和自然的条件等灵活布局 。例如民居甚至寺庙、官衙,凡位于山脚河边者,总是迎江背山而建,并根据山势地形,层层上筑 。这种情况最适宜于西南山区和江南水网地区以及地形变化较多的地点 。这种布局原则,由于适应了我国广大的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区和多民族不同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的需要,几千年来一直采用着 , 并有科学的理论基础 。中国式的园林更是灵活布局 , 曲折变化的实例 。山城、水乡的城市、村镇布局也根据自然形势、河流水网的情况,因地制宣布局 , 出现了许多既实用又美观的古城镇规划和建筑风貌 。
琉璃瓦是一种非常坚固的建筑材料,防水性能强,,皇家建筑和一些重要建筑便大量使用了琉璃砖瓦 。琉璃瓦的色泽明快,颜色丰富,有黄、绿、蓝、紫、黑、白、红等等 。一般以黄绿蓝三色使用较多,并以黄色为最高贵,只用在皇宫、社稷、坛庙等主要建筑上 。就是在皇宫中,也不是全部建筑都用黄色琉璃瓦,次要的建筑用绿色和绿色“剪边”(镶边) 。在王府和寺观,一般是不能使用全黄琉璃瓦顶的 。清朝雍正时 , 皇帝特准孔庙可以使用全部黄琉璃瓦,以表示对儒学的独尊 。琉璃瓦件大约可分作四类:一类是筒瓦、板瓦,是用来铺盖屋顶的 。第二类是脊饰,即屋脊上的装饰,有大脊上的鸱尾(正吻),垂脊上的垂兽,戗脊上的走兽等 , 走兽的数目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等级而决定 。明清时期规定,最多的是十一个,最少的是三个,它们的排列是,最前面为骑鹤仙人 , 然后为龙、凤、狮子、麒麟、獬豸、天马……等等 。第三类是琉璃砖,用来砌筑墙面和其他部位的 。第四类是琉璃贴面花饰,有各种不同的动植物和人物故事以及各种几何纹样的图案 , 装饰性很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