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蜂的习性,黄蜂的特点和生活特征

黄蜂的习性

黄蜂的习性,黄蜂的特点和生活特征


黄蜂为有社会性行为的昆虫类群 。蜾蠃科的种类平时无巢,营自由生活,在产卵时,由雌蜂筑一泥室或选择合适的竹管,产卵其中,同时贮藏在捕来之后经螫刺麻醉的其他类昆虫的幼虫或蜘蛛 。一室一卵,分别封口 , 由卵孵出的幼虫取食所贮存的猎物 。化蛹和羽化成蜂以后,即咬破巢口飞出 。
其他种类的胡蜂一生营巢而居 。蜂群中有后蜂、职蜂(或称工蜂)(雌性)和雄蜂的区别 。后蜂为前一年秋后与雄蜂交配受精的雌蜂,它们把精子贮存在贮j精囊中 , 到本年分次使用 。雄蜂在交配后不久即死亡 。天渐冷时,受精雌蜂纷纷离巢寻觅墙缝、草垛等避风场所,抱团越冬 。翌年春季 , 存活的雌蜂散团外出分别活动,自行寻找适宜场所建巢产卵 。它们所产的受精卵形成雌蜂 , 未受精卵形成雄蜂 。由于职蜂增多,蜂巢逐渐扩大 。职蜂负责筑巢和饲育幼虫 。中国中部地区每年有3次发生高峰 。秋后,巢中的雄蜂约占总数的1/3,为一年中雄蜂最多的时期 。
黄蜂的特点和生活特征特征:
1、卵:椭圆形 , 白色,光滑 。卵的末端形成黄蜂的未来头部 , 基部形成腹部 。
2、幼虫:体粗胖,两端略尖 ,  梭形、白色,无足,幼虫消化道不与排泄孔相通,但在中肠由围营养膜形成一个封闭的囊,排泄物贮存在这个囊中 , 在蛹化后,囊变硬变弯 。黑色,表皮脱落,蛹黄白色 , 成熟度逐渐加深,头部胸腹部明显,主要器官清晰可见 。蛹不吃东西 。在蜂巢中出现蜜蜂后 , 上颚会咬住蜂巢的开口并钻出来 。
3、成虫:头部前后略平 , 大型复眼位于头上部两侧,呈肾形,胸部近似圆柱形 , 端部略细 。胸部分为三部分 。每个部分都有一对脚 。每一节在胸部的中部和后部各有一对膜状翅膀,即前后翼 。成虫的三双脚灵活有力 。它们可以捕捉昆虫,帮助喂养和建造蜂巢 。
生活习惯:
1、群体组成:·每群均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 。
2、群势:由于物种不同,上一代蜜蜂有4000多只 , 成年黄蜂的数量约为同期的29倍 。同一物种的最大种群潜力发生在越冬世代的前一代 。
【黄蜂的习性,黄蜂的特点和生活特征】3、营巢:黑盾黄蜂或黑胸黄蜂的雌性授精蜂最早在三月中旬开始平稳越冬 。四月初 , 第一代卵在屋檐下的小灌木中产卵,或在风和阳光的遮挡下产卵 。这时,蜂巢被一个脾脏悬挂着,巢的数目只有20-30个 。
4、出勤:夏季和秋季,黄蜂出勤率通常有两个明显的高峰 , 夏季分别在5:30和16:30左右,秋季则有一个小时左右的延迟 。
5、食性:通过观察越冬期(12月中旬)黄蜂的捕食情况,可以发现大部分昆虫是杂食性的,但山区的蜜蜂是主要的捕食对象,特别是在食物短缺季节,更集中于杀蜂 。
6、越冬:闽东、闽南地区黑盾蜂、黑胸蜂和基性蜂越冬世代的成功授精,均于1月中旬至2月初分批弃巢,移居到欧洲大陆下 。温暖、稳定、干燥的山村的洞穴,墙洞的裂缝,腐烂的树木上的洞,在蜂土蜂巢的掩护下,以及墓穴的裂缝 。通常为越冬聚集,越冬期为50-70天 。
黄蜂的习性,黄蜂的特点和生活特征


扩展资料:
黄蜂的危害:
1、毒性:黄蜂毒液的主要成分为组胺、五羟色胺、缓激肽、透明质酸酶等,毒液呈碱性,易被酸性溶液中和 。毒液有致溶血、出血和神经毒作用,能损害心肌、肾小管和肾小球,尤易损害近曲肾小管,也可引起过敏反应 。
2、中毒表现:被黄蜂螫后,受螫皮肤立刻红肿、疼痛,甚至出现瘀点和皮肤坏死;眼睛被螫时疼痛剧烈 , 流泪,红肿,可以发生角膜溃疡 。全身症状有头晕、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以上症状一般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消失 。
严重者可有嗜睡、全身水肿、少尿、昏迷、溶血、心肌炎、肝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休克,甚至死亡 。部分对蜂毒过敏者可表现为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
黄蜂的特点黄蜂的口器为咀嚼式,触角具12或13节 。通常有翅,胸腹之间以纤细的“腰”相连,腹部具可怕的螫刺 。成虫主要以花蜜为食,但幼虫以母体提供的昆虫为食 。已知有20000多种,绝大部分为独栖,还包括大胡蜂及黄衣小胡蜂类 。
黄蜂的习性,黄蜂的特点和生活特征


黄蜂的口器为咀嚼式 , 触角具12或13节 。通常有翅,胸腹之间以纤细的“腰”相连 , 腹部具可怕的螫刺 。成虫主要以花蜜为食,但幼虫以母体提供的昆虫为食 。已知有20000多种,绝大部分为独栖,还包括大胡蜂及黄衣小胡蜂类 。
黄蜂成虫时期的身体外观亦具有昆虫的标准特征,包括头部、胸部、腹部、三对脚和一对触角;同时,它的单眼、复眼与翅膀 , 也是多数昆虫共有的特征;此外,腹部尾端内隐藏了一支退化的输卵管,即有毒蜂针 。成虫体多呈黑、黄、棕三色相间 , 或为单一色 。具大小不同的刻点或光滑 。茸毛一般较短 。足较长 。翅发达,飞翔迅速 。静止前翅纵折,覆盖身体背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