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交友之道,《交友之道》读后感500字

孔子交友之道

孔子交友之道,《交友之道》读后感500字


孔子交友之道:重感情,讲原则 。对朋友的临终关怀,一片至诚 。
原文: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
释义:
1、归,归宿 。这里指后事的安排,如装殓 , 发丧,埋葬等 。
2、祭肉,指祭祀祖先用的胙肉 。为了表示对朋友的祖先像对自己的祖先那样尊敬,在接受祭肉时要拜 。
译文:朋友死了,没有人来料理后事 。孔子说:“由我来负责安葬 。”接受朋友赠送的礼物,即使是车马那样贵重的东西,如果不是祭肉,孔子也不躬身下拜 。
《交友之道》读后感500字孔子善于因材施教,对同一问题的解答也因人而异 , 这不 , 就“交友之道”中“与何人相交”的问题,子夏和子张得到的答案就大相径庭 。
子夏性格宽厚 , 过于谦和,孔子恐怕他被“不可交者”相欺,所以让他“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子张性格外向,做事易于偏激,孔子恐怕他和别人搞不好关系,所以让他“尊贤而容众 , 嘉善而矜不能” 。
就我个人而言 , 我赞同子夏的择友标准,和志同道合的人交朋友,谈不拢的不交也罢 。虽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和周围的人都成为好朋友,与其硬凑在一起尬聊 , 还不如和志同道合的人 , 谈点自己喜欢的事儿,来的自在逍遥!
朋友是人周围环境中举足轻重的部分,积极乐观的人使人充满正能量 。人要想做点正事,就要集中精力,与益友良师交好 , 并有意识的屏蔽一些无关的人 , 这样才能心无旁顾 , 少走弯路!当然如果你的内心已强大到不易受人影响的程度,那你就不用选择了,因为你就是太阳 , 光芒万丈,让暗影无处躲藏!
儒家交友之道名言儒家论“友” , 主张交“君子”为友,远离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的小人 。其中,“朋”和“友”是分开来讲的 。“朋”是有志向的人们,就可以成为“朋” 。比如说,在一间教室里,所有人的志向都是为了学习,那么这些人就为“朋” , 但如果两人的志向不同,那也成为不了朋的,友的层次比朋更高一些,友是两个人共同提升,互相帮助的一种境界 。同时,选择“友”的时候要“擦亮自己的双眼”,不要选择意图不轨的小人来谋害自己,影响自己 。这就是“朋”与“友”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怎么选择“友”?孔子说了,选择朋友,要选择君子 , 这样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君子身上的优点 。但如何辨认君子呢?君子身上有大度的做事风范,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仁” , 小到吃饭也不能失去颗“仁心” 。但要是与小人交朋友呢,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小人之心,影响了自己的品德,小人呢,也就是那种嘴上说的很好听,却在背地里“搞”自己的一种人 。
还有一种朋友叫作“争友”,就是那种勇于说出自己问题的朋友 。所谓直言不忌,但又很真诚的朋友 。交到了这种朋友,就能做到互相的改正问题,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做到“友”道的朋友之间的提升 。
与君子做朋友是很难的,首先要从寻找君子的路上走起,其次就是怎么交到君子这样良好的“友”了 。要想交到如此之“仁德”的朋友,肯定先要提升自己的“仁德”,才能让人家君子想交自己这个朋友 。用儒家“仁”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就能交到君子这样有“仁德”的朋友 。
儒家论“友”,重要的是自身如何交友,所谓“忘势”,不用自己的权利,或是金钱等其他手段交朋友,这样的话两人的友谊是不会长久的,毕竟另一个人不是真诚的想交朋友 。交朋友首先就要做到真诚相待 , 付出了真心才会得到对方的坦诚,两人才能做到“友”的相互提升 。
交到朋友后,要对自己的朋友到“诚” 。这里指的诚并不是无原则固执的守诚信 , 在帮朋友“守信”的时候要分清黑白 , 如果是不好的事情,影响朋友品德的就要适当的劝解,也可以向其他能解决问题的人求助 。但如果放着朋友的问题不管 , 那就是违背了“友”的原则,作为友,肯定是要帮助朋友提升的,并不是看他这样堕落下去 。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如果产生问题,就要先反省自己身上的问题,在与朋友解决分歧 。
在“友”道之中,包含了很多儒家的思想体系,比如“仁”,“诚” 。儒家的交友之道让很多人受益,也让很多人学会了“仁德”的本质 。交友要用到仁德 , 用一颗“仁心”,用真诚 , 交到君子之友 。一定要做到“忘势” , 让两人的友谊长远 。
这就是西周时期之后的先秦儒家论“友” 。
【孔子交友之道,《交友之道》读后感500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