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是什么,环保污染治理的阻力有哪些方面

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是什么

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是什么,环保污染治理的阻力有哪些方面


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仍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束;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 。
1、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在错误的发展观指导下,人类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的开发,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水平低,不考虑环境容量的承载能力任意排放污染物 。其结果是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直至今日,仍有不少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出于经济发展考虑,采取牺牲环境的做法 , 只为追求投资增长,而吸收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进城落户 。
2、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私人成本远低于社会成本,厂商和消费者具有向外排污的内在冲动,因而在单纯的市场条件下公共环境极易出现无人照管的“公地悲剧” 。政府可以通过向企业和居民征收排污费和环卫费,用以治理污染;或是由政府出面协调,将污染的外部性予以内部化 。但在现实中,仅靠政府来治理污染显然是不够的,将公共环境交由企业或个人处理还有诸多问题,排污费的收取标准和使用机制还不完备,环卫公司政企分开的市场化改革推进困难 , 尤其是一些纯粹公益性的污染治理项目仍需依赖并不充足的公共财政 。
3、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仍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束:中国现有垃圾处理技术仍十分低下,真正符合国家环境控制标准和建设标准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有25%左右 。处理垃圾不仅是技术上的问题,令管理者更为头痛的是,环卫经费严重不足 。目前 , 全国每年投入的资金近400亿,这笔巨大的投资相当于全国每年开采黄金的总产量的价值 。在这笔资金中,垃圾处理队伍(其中包括近10%的退休人员)的工资费用占了约70% , 其余才是购置设备的费用 。这对于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的污染处理来说远远不够 。
4、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科技发展在污染治理方面固然重要,但并不能够“包治百病” 。治污之重不在于“治”,而在于“防” 。“治”是治标,“防”才是治本 。这个“防”靠的正是城市公众(企业、居民)自觉自愿地维护公共环境,采用新技术减少污染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随地吐痰 , 不乱扔垃圾 。但我们看到的是,诸多陈规陋习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仍然影响着城市的公共环境 。
环保污染治理的阻力有哪些方面一、环境意识薄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
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 , 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 。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一些部门和一些地区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他们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订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乱铺摊子、重复建设、技术装备水平低、能源资源浪费大、乡镇企业无序发展、劣质煤炭流通失控等状况 。因此说缺乏对环境保护考虑的地方政策的出台,本身就是造成加重大气污染的诱因 , 所造成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二、能源、利用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
【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是什么,环保污染治理的阻力有哪些方面】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能源的严重浪费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如下:①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 , 而用于发电的煤量仅占总煤量的35%,其它煤炭则用于工业及民用燃烧,有84%的煤炭直接燃烧,这种煤炭消费构成是狠不合理的 。②我国煤炭生产过分注重产量的增加,对控制高硫煤问题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煤炭的洗选率低和高硫煤地区的煤炭产量增长过快 。同时,由于洗煤厂建设资金的限制、洗煤价格的不合理以及受铁路运力和流向的制约,洗,煤能力的增长落后于原煤生产量增长,原有洗选厂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目前,我国煤炭入洗率为22%,发达国家一般多在60%--80% 。动力煤洗选厂的洗选设备利用率仅为69% 。③各类燃烧设备技术及制造水平较低,能源利用率不高,使用能耗高排污量大和超期服役的燃烧设备的现象相当普遍 。全国工业锅炉50万台,平均热效率仅有60%左右;工业窑炉平均热效率约为40%;城镇居民生活燃煤热效率平均仅为22%左右 。④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大多数企业采用的生产技术、工艺比较落后,生产设备简陋,资源能源利用率极低,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是惊人的 。
三、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全国污染治理和用于污染防治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历史欠帐太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环保投资的需求相比,严重不足 。①我国工业发展的起点低,基础工业整体水平提高较慢,技术改造难度大,污染欠帐多 。工业技术和装备许多是50--60年代水平的,资源、能源消耗高 。但由于工业的整体改造受到资金的限制,迟迟不能进行整体改造和市染治理 , 相当一批技术装备落后的工业企业长期在生产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造成严重污染 。②国家在推行清洁煤炭政策、改善能源结构的措施如煤炭洗选加工、型煤、燃煤脱硫、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太弱 , 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③城市集中供热、燃气等基础建设工程是解决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但不少地区仍然发展缓慢,关键还是资金投入不到位的问题 。有些城市建完了热电厂,却缺少资金建设供热管网,分散热源仍然存在,不但没有减少污染,反而增加了排放量 。④排污收费标准太低 , 使得污染企业宁可交排污费 , 而不愿意花钱治理 。例如,“两省九市”的二氧化硫收费标准过低 , 一般都在每公斤二氧化硫0.20元以内,远远低于每公斤1元左右的脱硫成本,并不能促使企业投资用于二氧化硫治理 。造成目前,两省九市试点地区所建的脱硫设施很少 。
环保局调查大气污染情况
四、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①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不执行国家“先评价 , 后建设”的规定,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合理布局和污染超标的建设项目;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投资经常留有缺口或将资金挪作他用 。②地方电厂、地方水泥厂和乡镇企业执法不严 , 超标现象比较普遍 。③由于各地监测机构受到经费的限制,不能普遍开展对污染源的经常性监督监测,从而削弱了环保部门对污染源的日常监督管理 。环保设施操作管理比较差,实际运行率低 。许多项目尽管开工验收时可达标,但实际运行中却超标排放 。据估算 , 全国目前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超标率平均为30%,工业窑炉平均为50%,地方水泥行业的粉尘排放超标率为40% 。④机动车污染防治起步晚,排气监督管理机制还未真正建立 , 各监督执法部门职责不清、监督不力,尤其对汽车制造、销售、使用、报废全过程污染监督管理还很薄弱,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监测还未纳入国家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常规监测体系中,从而缺乏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有效监督 。
汽车尾气的排放
五、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
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推广和使用方面 , 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与大气污染控制的需求差距还较大,资金、人力的投入以及实用技术商品化的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 。比较薄弱的领域是洁净煤技术;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窑炉和生产设施排放污染的治理技术;机动车机内净化技术等 。实用技术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和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