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近百亿是否头脑发热?饲料业巨头为何纷纷跨界养猪


投资近百亿是否头脑发热?饲料业巨头为何纷纷跨界养猪


在非洲猪瘟爆发前 , 就有饲料行业向下游养殖环节进军的趋势 。非洲猪瘟爆发后 , 高猪价持续 , 养殖环节的高利润使得这一趋势更加显然 。
新希翼六和从2018年开始 , 用4年光阴 , 扩张10倍产能 , 达到2500万头生猪养猪规模;
“中国农牧上市首席股”康达尔 , 三个月在广东四个地方投资89亿 , 开始养猪;
总部位于江西的饲料头部企业双胞胎集团 , 也投资200亿 , 到今年底实现母猪存栏35万头 , 肥猪存栏300万头 , 2020年挑战1000万头 。
中信建投期货养殖产业研究员魏鑫对首席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饲料企业的崛起 , 将提升我国生猪养殖企业的规模集中度 , 同时改变此前温氏、牧原首席梯队 , 正邦、天邦第二梯队的格局 。由于各企业的生猪产能分布区域不同 , 短期直接竞争强度不会太大 , 但随着各家企业扩辗柿更多的省份 , 竞争格局将更加激烈 。
非洲猪瘟影响下的饲料行业变局
我国饲料业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 , 经过40年的发展 , 于2011年超越美国跃居世界首席 。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 , 这些年来 , 除2013年受“速成鸡”“人感染H7N9”疫情等因素影响 , 全国工业饲料生产放缓 , 饲料产量集体有所下滑以外 , 均保持着稳定增长 。
【投资近百亿是否头脑发热?饲料业巨头为何纷纷跨界养猪】2019年上半年 , 我国商品饲料总产量1.09亿吨 , 同比下降0.9% 。受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 , 猪饲料需求下滑 , 但猪肉产量的下滑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寥玟他肉制品生产的饲料需求 。其中猪饲料环比降幅逐月扩大 , 而禽类饲料、水产饲料同比不断增添 。
原本就有饲料企业跨界养猪的趋势 , 如今 , 又一轮猪周期 , 猪价走高 , 饲料企业跨界养殖环节 , 再次成为热点 。
当前 , 饲料行业的主要头部企业正大、新希翼、东方希翼、双胞胎、大北农等基本上从各个方面陷入了养殖行业 , 包括但不限于种猪、生猪养殖 , 有的已经成为了养殖、饲料双驱动的企业 。
新希翼11月14日发布公告称 , 以近10亿的价格收购两家养殖企业 。根据公司战略 , 新希翼准备将生猪养猪规模 , 从2018年的255万头 , 扩大至2022年的2500万头 。
根据新希翼发布的月度生猪销售报告 , 10月生猪销售数量达到37.69万头 , 超过正邦等主要养殖企业 , 达到牧原股份10月销售量的50% , 同时也是为数不多的实现持续四个月销售增长的企业 , 增长势头迅猛 。
康达尔(000048.SZ)原本是中国首席个农牧上市企业 , 前身为深圳市养鸡公司 。在经历过一波主业变换后 , 今年上半年传统主业饲料收入重新超过房地产 , 成为主力业务 。10月15日 , *ST康达脱帽重牌 , 股票简称变更为“康达尔” 。
在广东7月出台“猪十条”后 , 从8月开始至今三个月 , 康达尔在广东四个地方投资89亿养猪 。10月18日 , 康达尔出资500万与华南农业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 , 后者在企业经营管理和生猪健康养殖方面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