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生猪生产促产业转型!中国养猪业模式和布局持续优化升级( 二 )


采访人员在三台县走访中知道到,生猪散养户近几年急剧减少的缘故,一是近年来环境污染管理对生猪养殖影响很大 。场地、疫病和市场波动是生猪养殖的三大障碍,养猪户缺乏养猪的信心,而非洲猪瘟加速了小散户的退场 。猪瘟来袭,最先倒下的是小散养殖户,他们大多不用配合饲料饲养、卫生条件差,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建设生物安全设施 。
能手指出,中国生猪产业正从以散户为主到规模化为主的过渡阶段 。在国家层面,产业转型的思路也开始明晰 。2019年9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建议》提出要大力促进转型升级 。一方面支持各地新建、改扩建规模化养猪场;另一方面勉励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养猪场,通过统一生产、统一营销、技术共享、品牌共创等方式,结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 。
近年来,三台县相继引进了新希翼集团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既依赖这些企业帮助养殖户反抗市场风险,同时也在生猪养殖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研究 。
这里是花园镇八字老村的刚镪生猪养殖场,也是村里唯独一家加入了“公司+农户、家庭农场”大军的养猪户 。这个养猪场有两个猪舍,养了800头猪 。2014年,猪场的主人陈碧英跟新希翼集团签订了生猪代养协议 。双方签订协议后,农户只需要尽职商品猪育肥,公司尽职提供种苗、饲料、技术指导、疫病防治和统一归购销售 。
生猪养殖的“公司+农户”模式开始于1985年,当时的农户都是养几十头猪几百头猪的小散养猪家庭 。随着时代变幻,“公司+农户”模式也在不断演变 。2008年,升级为“公司+家庭农场”的模式 。目前,这已成为我国养猪行业的一种主要模式 。各公司不断推进家庭农场的升级改造,规模化、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 。目前的家庭农场都是存栏生猪2000头以上的养殖场 。
陈黎是三台县花园镇的养猪户,7年前,他从部队退伍归到故乡养猪,开始他也走的是自繁自养的传统养殖路子,由于经验不足,向来赔钱 。
从2013年12月开始,陈黎开始和铁骑力士集团合作,加入了“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 。铁骑力士集团是四川本土成长起来的一家大型食品集团,养殖户的猪苗、饲料、药品都是公司提供,费用多少钱都记在账上 。猪养好了公司归收,去掉前期猪苗等成本进行核算,除了每头猪的代养收入,要是市场行情好,养猪户还能获得高于合同卖价部分10%的分红 。
除了“公司+家庭农场”的模式,现在各大公司正在大力推进养猪规模更大、标准更高的“公司+养殖小区”的养殖模式 。
“公司+家庭农场”“公司+养殖小区”的模式对于农户来说,最大的好处是解决了农户的资金、降低了养殖风险,种苗、饲料、疫病防治等都由公司提供 。农户前期只用投入人工、场地和水电 。
公司会允诺最低收购价,行情低迷的情况下,也按最低收购价收购,这样就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陈黎建设了标准化的养殖场,猪的存栏量也发展到了2000头 。
采访人员在走访中发明,最近,由于猪肉价格较高,加上政策利好,各大企业在市场上抢滩占地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有一定规模的养殖户成为了各公司抢夺的目标,这对于养猪户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各公司为了抢夺养殖户,会允诺赠农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更优厚的利益分成,这无疑增添了养猪户的收入 。
2017年,陈碧英结束了和新希翼集团的合作 。今年,他跟三台县本地的一家饲料公司签约 。这家饲料公司为陈碧英提供的服务与其他公司基本一样,除了每头猪200元的保底之外,剩余的利润部分,公司会赠陈碧英比较高的分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