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
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
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
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
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
《兰亭集序》赏析本文是一篇书序 。文章先序兰亭修楔事,因修禊而“群贤毕至”,实际上是说明做诗的缘由;有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描写了作诗时的情景,指明了《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有众多的作者,诗是即席之作;结尾以“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的经过,又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本书的意义 。同时,作者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
先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后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接着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 。先写高远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再写近低处“清流激湍”;然后总写一笔:“映带左右” 。用语简洁 。富有诗情画意 。在写景的基础上,由此顺笔引出临流赋诗,点出盛会的内容为“一觞一咏”,“畅叙幽情”,“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这是反面衬托之笔,以加张表达赏心悦目之情 。最后指出盛会之日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时,“天朗气清”为下文的“仰观”、“俯察”提供了有利条件;“惠风和畅”又与“暮春之初”相呼应 。此时此地良辰美景,使“仰观”、“俯察”,“游目骋怀”、“视听之娱”完全可以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 。至此,作者把与会者的感受归结到“乐”字上面 。笔势疏朗简净,毫无斧凿痕迹 。
文章第二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暂,盛事不常,紧承上文的“乐”字,引发出种种感慨 。
先用两个“或”字,从正反对比分别评说“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两种不同的具体表现,一是“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一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然后指出这两种表现尽管不同,但心情却是一样的 。那就是“当其欣于所遇”时,都会“快然自足”,却“不知老之将至” 。这种感受,正是针对正文“游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聚会之乐而发,侧重写出乐而忘悲 。接着由“欣于几所遇”的乐引出“情随事迁”的优,写出乐而生忧,发出“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慨叹、文章至此,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 。
最后一段说明作序的缘由 。
文章紧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感发议论,从亲身感受谈起,指出每每发现“昔人兴感之由”和自己的兴感之由完全一样,所以“未尝不临文嗟悼”,可是又说不清其中原因 。接着把笔锋转向了对老庄关于“一生死”,“齐彭殇”论调的批判,认为那完全是“虚诞”和“妄作” 。东晋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崇尚老庄,喜好虚无主义的清谈 。作者能与时风为悖 。对老庄这种思想的大胆否定,是难能可贵的,然后作者从由古到今的事实中做了进一步的推断:“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基于这种认识,所以才“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留于后人去阅读 。尽管将来“事殊事异”,但“所以兴怀 。其一致也” 。
《兰亭集序》创作背景公元353年(晋穆帝永和九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 。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
推荐阅读
- 皈依的意思 皈依的意思是什么
- 李白乘舟将欲行的欲是什么意思 李白乘舟将欲行中欲的意思
- 师傅的意思 师傅是什么意思
- 表妹的意思 表妹的近义词
- 未来的意思 未来什么意思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意思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翻译
- 凿壁偷光的意思 凿壁偷光意思
- 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首诗的意思 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翻译
- 桑茶坑道中古诗的意思 桑茶坑道中古诗翻译
- 边词张敬忠古诗意思 边词张敬忠古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