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须拍马典故出自哪里?溜须拍马什么意思?


溜须拍马典故出自哪里?溜须拍马什么意思?


寇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他和白居易、张仁愿三人并称“渭南三贤” 。其实“溜须拍马”这个成语的典故是分成两个部分,“拍马”是一个,“溜须”又是一个,而“溜须”就和寇凖有关 。我们都知道拍马屁就是讲一些奉承的话,那溜须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溜须也被一位叫丁渭的人,给弄成了奉承的意思,还被寇准好好讽刺了一番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溜须拍马”的典故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溜须拍马”,指的是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阿谀奉承、讨好的样子 。这个词虽然人尽皆知,但是它背后的典故,了解的人却不多了 。首先来讲“拍马” 。在古时候,马是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马的地位自然是很高了 。拍马一词起源于蒙古 。
蒙古人更加爱马,那时候蒙古人互相打招呼,往往会称赞一下对方的坐骑,拍一拍马,夸赞他的马出色 。到了元朝,元朝大官们早上上朝的时候都会骑马,大家就互相客气客气,你拍拍我的马,我拍拍你的马 。直接吹捧对方有点太直接,就会彼此吹捧一下骑乘的马匹 。
古人们互相吹捧,大家只是拍一拍马背或者马的肚子 。因为如果拍马屁股,意思是叫马前行,是非常没有礼貌的一种行为 。后来拍马之所以成为了拍马屁,从互相吹捧变成了专属于小人逢迎的做派,是因为达官贵族们出行,一般都会带几个牵马的小厮 。也只有小厮们会代替主人拍马屁,催马前行,也就代表着讨好媚上了 。
【溜须拍马典故出自哪里?溜须拍马什么意思?】相比拍马来说,溜须的故事更加有趣,跟宋朝宰相寇准一次吃饭有关 。宋朝有一个叫做丁渭的大官,他真本事没有,却最会做小伏低,哄得主子宋真宗喜笑颜开 。靠着这一手吹捧的本事,丁渭的仕途是一帆风顺,最终竟然被宋真宗册封为副相,在朝中的地位仅仅在宰相寇准一人之下 。
丁渭知道,如果想要更进一步,一定得跟寇准打好关系 。于是他就整日在寇准身边跑前跑后,想要讨寇准的欢心 。可是寇准却对丁渭的小人做派非常厌恶,从来不给他好脸色 。虽然热脸贴了寇准的冷屁股,但是丁渭还是不愿意放弃,仍然日日围着寇准打转 。寇准虽然心里厌烦,但是当着别人的时候,还是不得不给丁渭留三分颜面 。
古代男人以“长髯”为美,根据史书记载,关公的胡子就很长 。他甚至还有专门保养胡子的窍门,晚上睡觉为了保护自己的胡子,还会用布把胡子兜住 。寇准就是一个美髯公,他胡子又长又黑,并且深以为荣 。现代男人之所以不爱留胡子,一个是因为打理起来太麻烦,另外一点则是因为不太卫生 。
在古时候,男人吃完饭都要小心的擦拭一下胡子,因为上面难免会沾上一些饭粒 。有一次丁渭非要跟寇准同桌用膳 。寇准吃完了之后准备离开,丁渭想跟寇准多说几句,他看见寇准的胡子上粘着一粒米饭,就突然冲上前去替寇准捋了一下胡子 。他这个举动吓了寇准一跳,丁渭又再接再厉,称赞起寇准的胡子有多么的漂亮 。
寇准却冷冷的对丁渭说,以后不要再这么做了,太失副相的身份 。这件事传出去之后,大家都讥讽丁渭是“溜须宰相” 。溜须这个词也因此跟拍马并列,成为了小人逢迎的专属名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