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扫墓祭祖 。
清明节作为传统祭祀节日之一,最主要的形式就是祭祖扫墓 。古往今来,我们中国人都有在清明节扫墓的习惯,身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总会赶在清明节前回到家乡故土,为祖宗先人扫墓祭祀 。在祭祀扫墓时,一般都是先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一些新土,然后摆上供品,燃香祭奠,或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比如磕头、作揖等等,向祖宗先人说一说这一年来家里发生的大事小情,后来又是如何妥善处理的,让先人不必惦念牵挂等等,表示对先人的关心和忆念 。
根据所在场所的不同,清明祭祖一般分为墓祭和祠堂祭两种 。古代皇帝一般都会建立自己的祖祠,也称太庙;富贵人家大多也为祖先修筑祠堂,可以在祠堂里祭祀;但大多数老百姓还都是以墓祭为主,所以清明祭祀一般被称为扫墓 。
2、烧包袱 。
清明祭祖本应亲自到墓地去举行,但有些家庭因为一些客观的原因,无法到墓地祭祀,所以就产生了一种因地制宜的办法——烧包袱 。这是古代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实在去不了墓地了,就在祠堂或者家宅正房摆设供案,或者到院子外面、家门口、路边、河边“烧包袱”,包袱里面大多也是一些纸钱、冥币、金银箔纸叠成的元宝等等 。
【清明节的传统风俗 清明节的9个传统风俗介绍】3、拜“城隍爷” 。
在明、清、民国时期,老北京就有七八座城隍庙,香火很盛,城隍庙里供的就是“城隍爷”,大家在清明节的时候去城隍庙烧香、祭拜,祈求风调雨顺、出入平安等等 。
4、踏青 。
踏青也叫春游,古时候称探春、迎春 。清明时节,正是万物复苏、春光明媚,四处生机勃勃的时候,是郊游的大好时机 。传说踏青的习俗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每年春天,大家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到唐宋时期,这个习俗尤为兴盛 。
5、荡秋千 。
清明节荡秋千,也是流传已经的古老习俗,最早叫荡千秋,后来因为某些方面的忌讳,改为荡秋千 。开始的秋千都是由树枝做架,再拴上彩带做成 。后来逐渐发展成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荡秋千不仅能锻炼人的胆量,让人更加勇敢,又能增进身体健康,至今仍然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
6、拔河 。
拔河的游戏,我们小时候一般都玩过,这个活动其实在春秋时期就已经盛行,但最早的名字叫“牵钩”、“钩强”,到唐朝时期才开始叫“拔河” 。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期间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所以从那时起,拔河就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了,一直流传至今 。
7、蹴鞠 。
这是我国最早的足球活动,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 。蹴鞠就是指一种古老的皮球,球面用皮革做成,球内塞满羽毛 。蹴鞠是古代清明节期间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游戏活动,到了汉代,蹴鞠就已经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运动,并且有了比较健全的比赛规则 。到了清朝中期,随着现代足球的传入,传统的蹴鞠活动很快被取代 。不过在2004年初,国际足联还是确认了足球发源于中国的这个事实 。
8、吃发糕 。
清明时节人们喜欢吃发糕,发糕寓意是“发财”、“高升” 。发糕是由粘面打成糊状再加入发粉,蒸三四个小时制作而成,所以蒸的又要“发”,又要“高”,大家吃发糕也是图个吉祥 。
9、吃青团 。
青团是清明节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种节令食品,也是江南一带的小吃 。青团是用清明节前后才有的一种艾草的汁搅拌进糯米里,做成的一种团子,因为青团蒸熟后外表呈碧绿色,所以叫青团 。
推荐阅读
- 迷你世界里如何搭房子 只需5步便能搭建简易又实用的房子
- 再别康桥写作背景 原来徐志摩是这样做出这首诗的
- 拖拉机打不着火的原因是什么? 拖拉机简介如下
- 仓颉的贡献是什么 你知道吗
- 大蒜的种植间距行距
- 在家种菜苗的种植方法
- 亩产4000斤的玉米
- 饲料的主要原材料
- 猪的体重正常是多少
- 葡萄糖粉喂猪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