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时候有哪些传统习俗,冬至有哪些故事传说?( 三 )


【数九寒天】:数九: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三九、四九最寒冷 。最寒冷的那些日子 。
【四时八节】: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泛指一年四季中各节气 。
【一百五日】: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 。指寒食日 。
【一阳复始】: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有阴阳二气,每年到冬至日,阴气尽,阳气又开始发生 。指春天又到来了 。
关于冬至的谜语1、“春天还会远吗”三字民俗
谜底:过冬至
2、“冬至冰霜俱怨别” 节气二
谜底:大寒、秋分
3、“还有两天方冬至” 辽宁地名
谜底:昌图
4、“冬至阳生春又来” 医学名词
谜底:冷冻复苏
5、“到西部,为改革,务求尽全力” 节令
谜底:冬至
6、“图中远山隐城头雁阵横” 节气
谜底:冬至
7、“冬至分别枫桥边” 农产品
谜底:粉条
冬至节的典故与传说来源于上古帝皇——黄帝和尧帝 。冬至节有起源于黄帝和尧帝两种说法 。《史记·孝武本纪》中记载一大臣向汉武帝说,“黄帝得宝鼎神筴(ce或jia),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 。于是黄帝迎日推筴,后率二十岁,得朔旦冬至 。”这个记载表明黄帝时就把冬至日作为岁首,乘坐“朔旦”,但《史记·黄帝笨鸡》中本无此相关记载,孤证难考 。另一种说法是尧帝曾令和叔居住在北方,观察太阳运行的情况,进而确定冬至的时间 。《尚书?尧典?虞书》曾载:“(尧帝)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 。平在朔易 。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按:朔,北方也 。)《尚书》成书时间距尧帝时代较近,文献可信度相对较高,所载史料或更贴近史实 。可见,冬至作为节日,中国上古时代就受到人们的重视 。
南方人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与疫鬼有关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南方冬至吃汤圆与汤圆的原名“冬至团”有关,且汤圆有团圆之意,预示冬至后即春节相聚一堂的大团圆之义 。现在,人们多用第二个来解释,即团圆之意 。
而关于冬至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则越来越少人知道 。其实,该习俗是来源于民间故,即相传有一个叫共工氏的人,他有个不成材的儿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 。但是这个疫鬼最害怕赤豆,于是人们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来趋避疫鬼,祛病防灾 。在古代,其实人们在冬至日用糯米饭包裹各种各种蔬菜,肉类作为馅料,是既祭祖又赠送亲朋好友的 。
吃饺子与医圣张仲景医治耳朵“冻疮”有关,即北方的“捏冻耳朵”习俗 。传说该习俗来源于汉代的南阳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结束告老还乡时,正值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 。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就吩咐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放置锅中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到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服用后,百姓的冻耳朵都治好了 。后来,每逢冬至进九,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并把它称之为“饺子”,也有称“扁食”,又或叫“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因此形成“捏冻耳朵”这种习俗 。这一风俗尤其是特在河南地区盛行,到冬至日,不论家庭富裕或贫穷,都要食用饺子,即民间俗语相传:“十一月,冬至到,家家户户吃饺子 。”因为冬至日到来,意味着要进入更冷的阶段,为了保护耳朵不被冻掉,就食用长相类似耳朵的饺子予以保佑 。所以,我们会发现,不论身处何方何地的北方人,在冬至这一天都会吃一碗热腾腾的饺子,以保佑自己健健康康顺顺利利的度过这个冬天,迎来新的一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