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歌长亭外翻译 长城外古道边全首诗( 二 )


李叔同的《送别》乐谱最早见于1927年裘梦痕和丰子恺编的一本《中文名歌五十曲》 。
仔细对比李叔同的《送别》和犬童球溪的《旅愁》,两首歌的情调极为相似,但意境却有明显的高下之分 。
【送别诗歌长亭外翻译 长城外古道边全首诗】《旅愁》表达的是一种直白浅显的伤感之情;而《送别》意境深邃、形象生动、情绪浓重,词曲的配合十分贴切,可谓天衣无缝,展现出一种含蓄典雅的美,可以说是我国最经典的歌词之一 。
“长亭”、 “古道”、 “芳草”、“晚风”、 “笛声”、 “夕阳”等意象组成一个意象群 。

送别诗歌长亭外翻译 长城外古道边全首诗


“长亭外”的“外”,“古道边”的“边” “夕阳山外山”由近及远,把离人所处的空间推向了更深处、更远处 。范仲淹的《苏幕遮》云: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山外山”和“更在斜阳外”一样,虽然看不到,但“它”在,在一个广袤的空间里 。
“长亭”、 “古道”、 “芳草”、“晚风”、 “笛声”、 “夕阳”等意象组成的意象群,加上这个无限广大的空间,整首歌营造出一种惆怅而缠绵的惜别之情,将无数背井离乡的旅人和游子带入古道西风、柳丝依依、笛声凄凄的深邃凄清的意境中,产生一种“黯然销魂”的离愁,令无数国人为之痴迷 。
送别诗歌长亭外翻译 长城外古道边全首诗


特别是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首《送别》被电影《早春二月》和《城南旧事》用作主题曲,让它更加传唱不息 。
因为李叔同的这首《送别》太过经典,引得许多名人对其进行续写、改写 。其中,最好玩的是李叔同的弟子丰子恺 。
《送别》自流行以后,被当时很多小学作为毕业歌来咏唱,借以表达对同学分别和离开母校的不舍,这种场景在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里曾多次被提及(林海音在北京小学毕业时也唱过这首歌) 。
送别诗歌长亭外翻译 长城外古道边全首诗


丰子恺认为,一群朝气蓬勃、天真无邪的小学生唱这样伤感凄婉的歌曲不太合适,于是就决定把歌词改得朝气蓬勃一点,曲调不变,歌词改成了《游春》:
星期天,天气晴,大家去游春 。
过了一村又一村,到处都是好风景 。
桃花红,杨柳青,菜花似黄金 。
唱歌声里拍手声,一阵又一阵 。
丰子恺改编的歌词格调虽然非常适合儿童的朝气蓬勃、快乐无邪,但是由于歌词内容太过浅白,与李叔同的《送别》比起来,无论是语意还是意境,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还没传唱开来就迅速消失了 。
送别诗歌长亭外翻译 长城外古道边全首诗


除了丰子恺之外,还有很多人试图改写、续写(有人认为李叔同的《送别》歌词太短了)过《送别》,但都赶不上《送别》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所以大多寂寂无名,由此可见李叔同的这首《送别》的艺术魅力 。
时至今日,作为《送别》原创乐曲的《梦见家和母亲》在美国已经鲜为人知了,日本的《旅愁》偶尔还会被一些念旧的日本人唱起,而李叔同的《送别》虽非原创,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送别》在中国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
本文结束,喜欢的朋友们请点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