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典故 贺新郎甚哀吾衰矣翻译( 二 )


“问何物、能令公喜?”既然如此 , 辛弃疾自我发问:“还有什么能真正让我感到快乐的呢?”这是第三个典故 , 源于《世说新语·宠礼篇》记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晋大司马桓温)喜”等典故 。
“我见青山多妩媚 ,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 这两句词是令人称奇赞叹的千古名句 , 每每读之 , 都不禁感叹、赞叹辛弃疾的超绝才情!辛弃疾说:“我看那青山潇洒多姿 , 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的 。”人与青山互观互赏 , 互猜互解 。既然在人世找不到知音 , 或者 , 青山能洞悉“我”的心事吧 。这句词太耐人寻味!妙极!
“情与貌 , 略相似” , 词人与青山不论情怀还是外貌 , 都非常相似 。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典故 贺新郎甚哀吾衰矣翻译


下片“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 , 此时风味” , 这里与小序中的叙述相呼应 , 引用了陶渊明《停云》诗的典故 , 辛弃疾把酒一尊 , 在窗前吟诗 , 怡然自得 , 猜想:“当年陶渊明写成《停云》之时也是这样的感觉吧!”陶渊明当时是什么样的感觉呢?应该是清心淡泊、超凡脱俗的 , 只有自然山水和内心的淡泊宁静 , 没有尘世的喧嚣与功名浮利 。
“江左沉酣求名者 , 岂识浊醪妙理” , 这里化用了东晋王朝之中那些沉酣于酒的名士的故事 , 用他们意在反讽 。他们醉心于名利 , 哪里能跟同时期的陶渊明并论呢?辛弃疾是南宋人 , 为什么要写古人的故事 , 还一反一正作对比呢?所谓引用古人典故意在抒发今人情怀 , 实际是讽刺南宋王朝已无陶渊明式的饮酒高士 。他叹息:“偏安江南的那些醉中都渴求功名的人 , 又怎能体会到饮酒的真谛?”
“回首叫、云飞风起” , “云飞风起”是刘邦《大风歌》的典故 , 化用刘邦《大风歌》之句“大风起兮云飞扬” 。写的是豪迈气势 。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典故 贺新郎甚哀吾衰矣翻译


?“不恨古人吾不见 , 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 这两句是全词第七个典故 , 引用《南史·张融传》的典故:“不恨我不见古人 , 所恨古人又不见我 。”只是辛弃疾在原有句子的基础上加了一“狂”字:“不恨我不能见到疏狂的前人 , 只恨前人不能见到我的疏狂而已 。”这一个“狂”字使这两句情感力度瞬间增强 , 它不是疯狂、癫狂 , 而是一种知音难觅的、强烈的愤慨之情 。
辛弃疾思绪纷飞 , 翩然不绝 。兴之所至 , 喊出这样一句:“不恨古人吾不见 , 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狂得至极 , 但也狂得有理 , 有了前面的情感铺垫 , 诗人写出这句话便是水到渠成 。更何况 , 这句话才更接近辛弃疾的性格 , 只有襟怀磊落的人才能写出这样坦荡不羁的句子 。
“知我者 , 二三子” , 引《论语》的典故:“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了解我的 , 还是那几个朋友 。这结尾又是对人生的通透感悟 , 只有对人生有深刻体会的人 , 才会发出这样的心声 。既然自己把一切看透 , 曲高和寡又有什么可在乎的呢?只要有“二三子”能知我心也就足够了!
纵观全词 , 几乎句句用典 , 但用得都恰到好处 , 通过典故将辛弃疾的非凡气魄、豪放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词中“我见青山多妩媚 ,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和“不恨古人吾不见 , 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这几句更是让人赞叹称奇!在某种程度上 , 他已达到了人诗合一的境界 。前人的典故和语句 , 他运用得浑然天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