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
大宛列传
作者:司马迁
原文:
大宛之迹,见自张骞 。张骞,汉中人 。建元中为郎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 。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 。经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 。单于留之,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馀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
居匈奴中,益宽,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曰:“若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 。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 。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导绎,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 。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
留岁馀,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 。留岁馀,单于死,左谷蠡王攻其太子自立,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 。汉拜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
骞为人彊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堂邑父故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 。初,骞行时百馀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
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之 。曰: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 。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 。有蒲陶酒 。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 。有城郭屋室 。其属邑大小七十馀城,众可数十万 。其兵弓矛骑射 。其北则康居,西则大月氏,西南则大夏,东北则乌孙,东则扜鰛、于窴 。于窴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 。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 。多玉石,河注中国 。而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 。盐泽去长安可五千里 。匈奴右方居盐泽以东,至陇西长城,南接羌,鬲汉道焉 。
乌孙在大宛东北可二千里,行国,随畜,与匈奴同俗 。控弦者数万,敢战 。故服匈奴,及盛,取其羁属,不肯往朝会焉 。
康居在大宛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月氏大同俗 。控弦者八九万人 。与大宛邻国 。国小,南羁事月氏,东羁事匈奴 。
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康居大同俗 。控弦者十馀万 。临大泽,无崖,盖乃北海云 。
大月氏在大宛西可二三千里,居妫水北 。其南则大夏,西则安息,北则康居 。行国也,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 。控弦者可一二十万 。故时彊,轻匈奴,及冒顿立,攻破月氏,至匈奴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 。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及为匈奴所败,乃远去,过宛,西击大夏而臣之,遂都妫水北,为王庭 。其馀小众不能去者,保南山羌,号小月氏 。
推荐阅读
- 陈实与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 梁上君子原文及注释
- 韩非子喻老原文及翻译 韩非子喻老原文赏析
- 水调歌头叶梦得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原文及翻译注释
- 李白的将进酒原文 将进酒全文注音
- 击鼓诗经全诗注音 击鼓原文注音及翻译
- 水调歌头译文及赏析 水调歌头古诗原文诵读
- 伯夷列传原文及翻译 伯夷列传注释及翻译
- 长安春望卢纶赏析 长安春望原文翻译
- 昔吴起出遇故人翻译 昔吴起出遇故人原文及翻译
- 渡荆门送别朗读 渡荆门送别古诗翻译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