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涧记原文和翻译 石涧记柳宗元翻译( 四 )


清人刘大櫆评《游黄溪记》说:“山水之佳 , 必奇峭 , 必幽冷 , 子厚得之以为文 , 琢句炼字 , 无不精工 , 古无此调子 , 子厚创为之 。”说柳宗元游记是创新 , 这应是说到点上了 。也正是继承和创新才使这些文学样式有了新生 。清代林纾说:“《黄溪》一记 , 为柳州集中第一得意之笔 。”“记山水则子厚为专家 , 昌力不能及也 。子厚之文 , 古丽奇峭 , 似六朝而实非六朝;由精于小学 , 每下一字必有根据 , 体物既工 , 造语尤古 , 读之令人如在郁林、阳朔间;奇情异采 , 匪特不易学 , 而亦不能学 。”“柳州穷极山水之状 , 无不备肖 。”阳朔 , 古县名 , 在今广西 。俗有“阳朔山水甲桂林”之称 , 这里以阳朔代美景 。

石涧记原文和翻译 石涧记柳宗元翻译


《游黄溪记》说黄溪之美自黄神祠始 , “祠之上 , 两山墙立” , 花草树木掩映其间 , 随山势起伏 , 缺口处是悬崖绝壁、洞穴、流水 。水下“小石平布” 。有潭“最奇丽 , 殆不可状” 。其形如剖开的大坛子 , 两侧悬崖绝壁 。潭水墨绿色 , 而流进来的水却象白色的虹霞 , “沉沉无声 , 有鱼数百尾 , 方来会石下 。”旁边又一水潭 , “石皆巍然” , 湍急的流水穿行于奇形怪石间 。“其下大石杂列 , 可坐饮食 。有鸟赤首乌翼 , 大如鹄 , 方东而立 。自是又南数里 , 地皆一状 , 树益壮 , 石益瘦 , 水鸣锵然 。又南一里 , 至大冥之川 , 山舒水缓 , 有土田 。”清人沈德潜《唐宋八家文读本》卷八说:“游黄溪不过十余里 , 却写得如千岩万壑 , 幽峭深邃平远 , 无境不备 , 手有化工 , 不同画笔 。”读此种文如读画 , 令人应接不暇 。
清李刚己说:“子厚山水诸作 , 其寄兴之旷远 , 状物质工妙 , 真合陶谢之诗、扬马之赋 , 镕为一炉 , 洵属文家绝境 。”这里的陶是晋陶潜 , 陶渊明 , 田园派诗人;谢是南朝宋人谢灵运 , 山水派诗人 。扬是西汉扬雄 , 马是东汉马融 , 两人都是骚赋大家 。
石涧记原文和翻译 石涧记柳宗元翻译


赏游之作的游记 , 文发之于景色之美、之奇 。柳宗元山水游记可与诗赋相比美 。其景色愉人 , 人在景色里自娱 。赏景是为了陶冶情操 , 寄托心志 。游记里如果没有人 , 景物就失去了灵魂 , 也不会有灵气 。而不同心气的人 , 看景物也是不一样的 , 为文自然就有了高下 。近代有人评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说:“柳子厚山水记 , 似有得于陶渊明冲淡之趣 , 文境最高 , 不易及 。古人文章 , 有云属波委、官止神行之象 , 实从熟处生出 , 所谓文入妙来无过熟也 。”
章士钊对此赞许说:“寥寥数十字 , 非读书得间 , 且于文境有体会者不能道 , ‘从熟处生出’一语 , 尤探骊得珠 。”高洁、深幽、凄清是柳宗元游记的主调 , 这与他为人和心境相关 。古人为文 , 千态万状 , 变幻莫测 , 寻源穷根而论 , 无过“从熟处生出” , 进而随心所欲 , 得心应手 , 以至出神入化 , 达到“文入妙来”之境 。可这是一般人不能企及的 , 其间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 有如到深水龙嘴里探寻宝珠一样 。“从熟处生出”一语 , 揭示了为文之道 , 不解其中甘苦的人是不会说出如此绝妙的话语来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