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丁怎么缝 如何处理缝( 二 )


那个时代人们穿的鞋子也经常要补补丁 。因为鞋子的大脚趾和前脚掌的两个外侧及脚跟后的鞋口都是容易磨损的地方 。如果鞋子破了,就需要用大号针拴上细线绳,用锥子在缝补的地方扎洞后,补上皮子或者帆布 。因为鞋子的布料或者皮料又厚又硬,只能使用一种叫做锥子工具才能补鞋 。补鞋子费劲,还不容易补好,于是便催生了一种专门修鞋的行业,即补鞋匠或者叫修鞋匠 。修鞋匠会背着工具箱子、带一个小凳子在市场或居民区的街边角落摆地摊招揽生意,这些人非常有诚信,补鞋和修鞋的手艺很高,生意一般都不错 。
穿带补丁的衣服和鞋子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是普遍现象,也是一种极为时髦的衣着 。后来,许多青年人为了显示自己的艰苦朴素,即使有了新衣服,他们也会在容易磨损的地方缀上几块补丁,以告诉人们:我穿的是旧衣服 。
在上世纪60年代有一句流行的口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全国人民都学习的好榜样雷锋,他有新衣服不穿,每一件衣服都会补了若干次以后还继续穿 。他有一双袜子,补丁多得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了 。在那个时代里,艰苦朴素是人们的本色,没有人会嫌弃穿带补丁的衣服 。
我第一次学补衣服是小学四年级,尽管我第一次补的衣服针脚很乱,也不平整且很难看 。妈妈在表扬我之后,又拆下来重新缝补 。不过,从那以后,我不断地学习补衣服,一直到现在我仍然会补衣服 。记得在上世纪末的时候,我的内衣和袜子还有带补丁——都是我自己补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每户人家的被褥并不是一人一套,因此会出现两三个人盖一床被的情况 。于是,被褥的破损也很快,很多人家不仅衣服鞋子带补丁,被褥带补丁也是常事,缝缝补补过日子是普遍现象,没有人会笑话的 。
1968年10月22日我下乡前,妈妈给我准备了一套棉衣和三套单衣及春秋穿的两套内衣 。只有一套单衣是妈妈用缝纫机给我新缝制的,另两套单衣和棉衣都是旧衣服,一棉两单的旧衣服都有补丁,有的补丁是妈妈在我临行的前一天亲手缝补的 。我之所以对《游子吟》这首诗极有感情,就是因为这首诗描写的情景也是我亲身经历过的生活 。

补丁怎么缝 如何处理缝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不再穿带补丁的衣服和鞋子了,而且不管城市还是乡村,一个人有多套衣服的是常事 。很多人衣服一旦旧了就会扔掉,别说穿带补丁的衣服,就是穿旧衣服也会被人瞧不起或者被人笑话的 。然而,带补丁的衣服,是我们这一代人永远也无法忘记的 。1985年,我在学校参加修房子的劳动,在屋顶上磨破了裤子的臀部,我回家后补了一块补丁照样穿着给学生上课 。我当时穿的一双靴子,上面就有我亲自补的不同颜色的补丁 。跨过了20世纪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也没有带补丁的衣服了 。
补丁怎么缝 如何处理缝


有人创编了一个《带补丁衣服》的故事发表在网络上,非常感人 。
某个人(笔者将其拟名为李富并对文章予以改编)做生意发了财,非常有钱 。有一天,李富在父母家附近遭遇了车祸,车子坏了,衣服破了 。他在等待车辆维修的时候,便到父母家住了一夜 。第二天走的时候,母亲把西装递给儿子,衣服上破的地方已被妈妈补了一块补丁 。看着母亲一夜未睡熬红的眼睛,儿子有些感动,又不以为然,这件衣服他回去就要扔掉买新的 。李富回家后把换衣服的事情忘记了,穿着那件缝了补丁的衣服参加了若干业务谈判,出席了若干个活动 。在和一个大客户谈判回家的晚上,他才想起自己的衣服上带补丁,便将衣服扔到家里的垃圾桶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