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口罩可以戴几天,用过之后怎么处理?

如果不是因为眼下的疫情,那么也许很多人平时其实并没戴口罩的习惯 。由于疫情的突如其来,所以导致各地往往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临时采取的紧急措施 。就我所在的城市而言:大概是年三十左右大家才开始对疫情普遍重视起来 。在此之前也有人通过一些途径对疫情有了一些大概的认识并提前做好了防护 。大约是在腊月二十七八左右我女朋友去药房买了一堆口罩,当时药房老板还很奇怪怎么一下子买这么多,然而仅仅两三天后口罩就成为了紧俏商品了 。目前随着疫情的发展可以说口罩紧缺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
口罩能将环境中的细菌、病毒以及空气中漂浮的雾霾和灰尘与人的呼吸道隔离开来 。从口罩的用途来看主要是两方面:防细菌、病毒;防雾霾粉尘 。由此也就演化出了两种专用口罩类型:以防细菌、病毒为主的医用口罩和以防雾霾粉尘为主的工业口罩 。当然一般的口罩都会同时兼具这方面的功能,只不过医用口罩会特别强调防细菌、病毒的功能,而工业口罩则会特别强调防雾霾粉尘的功能 。所以如果您有心要为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捐赠口罩,那么请记住:N95和KN95这两个型号只是表明该产品能符合美国或国标“有效过滤 95% 颗粒物”的标准,至于具体是工业或是医疗用途需要看口罩上印有的认证编号 。
医用外科口罩一般是需要2~4个小时更换一次的且基本属于一次性用品 。这是因为在医院这种环境中其实病毒还是相对比较多的,尤其是在目前疫情形势正严峻之际直接接触确诊患者的一线医护人员的口罩是绝不能重复使用的 。目前各地政府陆续出台的一些政策中都呼吁党员领导干部们不要佩戴医用N95口罩,要把专门的医用口罩优先配发给一线医护人员,这就是因为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对口罩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 。那么我们普通人是否有必要佩戴医用口罩呢?事实上我们普通人和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所身处的环境是根本不同的 。
现在有这么一句口号”我宅家我骄傲,我为国家省口罩“ 。这句口号不见得绝对正确,但在居家状态下口罩的确并非一种必需品 。医用口罩的防护效果的确比普通口罩好,但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并不像一线医护人员那样面对那么多的病毒 。我们先入为主地认为防护效果好的就是最适合自己的,然而如果要满足全国14亿同胞都戴上医用口罩显然是不现实的 。目前国家官方发布的《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中为我们列出了低风险暴露人员的范围:居家室内活动、散居居民;户外活动者,包括空旷场所/场地的儿童、学生;通风良好工作场所工作者 。如果我们符合这些特征,那么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做到节约口罩 。
那么确实已不能再用的口罩如何处理呢?一般来说只要将其从内而外折叠后放入塑料袋中,然后将塑料袋封口扎紧丢入垃圾桶中,让相关的垃圾处理机构集中处理 。如果是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使用过的口罩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是放到套有垃圾袋且加盖的垃圾桶里,最好用75%的医用酒精或5%的84消毒液喷洒或浇洒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垃圾袋口丢入有害垃圾桶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处理办法都是针对普通人在低风险环境下而言的,可如果你去过医院这种可能存在病毒的环境就是另一回事了——这种情况下不建议重复使用口罩 。医疗机构有专门分类的医疗垃圾桶,所以在医院环境中使用过的口罩最好是扔到专门的指定垃圾桶 。
【一个口罩可以戴几天,用过之后怎么处理?】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口罩的佩戴方式,因为不正确的佩戴方法会影响到口罩的防护效果 。正确的佩戴方式是颜色较深的朝外,颜色较浅的对自己,有金属条的部分戴在鼻子上 。让鼻子和下巴处与口罩贴合 。摘口罩时注意不要用手去接触口罩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只要摘下“耳挂”即可 。摘口罩应当尽量选择在家里这种相对安全的空间内,避免在高风险的污染区内摘口罩 。摘下的口罩不要直接放入兜里、包里,以免增加感染的风险,建议“由内向外反向折叠”之后放入自封袋保存 。每个人佩戴自己的口罩,不要与家人混用口罩,也要尽量避免接触别人用过的口罩,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