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的古诗 古诗阅读理解《寒塘》的答案

古诗阅读理解《寒塘》的答案 , 关于阅读的古诗 。这个问题金纳莱为您提供更多相关信息让你了解 。
寒塘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早上起来,照着池塘里的水梳妆 。池塘的水很寒冷,梳妆完毕之后,他坐在池塘旁边,看到树叶渐渐黄而落,秋天来了 。想念着家人,一片思乡之心如偏偏黄叶飘落,一只孤燕,飞过楼顶,向南而去
前二句谓早起临水梳发,因此(“坐”)在塘边看到寒秋景色 。
但如此道来,便无深意 。这里两句句法倒装,则至少包含三层意思关于阅读的古诗:一是点明时序,深秋是容易触动离情的季节,与后文“乡心”关合;二是暗示羁旅困顿,到塘边梳洗,以水为镜;三是由句式倒装形成“梳发见秋”意,令人联想到“羞将白发照渌水”、“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的名句,这就暗含非但岁华将暮,而人生也进入迟暮 。
十字三层,言浅意深 。上言秋暮人老境困,三句更加一层,点出身在客中 。而“乡心”字面又由次句“见秋”引出,故自然而不见有意加“码” 。客子心中蕴积的愁情,因秋一触即发,化作无边乡愁 。“无限”二字,颇有分量,决非浮泛之辞 。乡愁已自如许,然而末句还要更加一“码”:“一雁度南楼” 。
初看是写景,意关“见秋”,言外其实有“雁归人未归”意 。写人在难堪时又添新的刺激,是绝句常用的加倍手法 。韦应物《闻雁》云:“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就相当于此诗末二句的意境 。“归思后说闻雁,其情自深 。一倒转说,则近人能之矣 。
”(《唐诗别裁》)“一雁”的“一”字,极可人意,表现出清冷孤独的意境,如写“群雁”便乏味了 。前三句多用齿舌声:“晓”、“梳”、“水”、“见秋”、“乡心”、“限”,读来和谐且有切切自语之感,有助表现凄迷心情,末句则不复用之,更觉调响惊心 。此诗末句脍炙人口,宋词“渐一声雁过南楼也,更细雨,时飘洒”(陈允平《塞垣春》),即从此句化出 。
此诗兼层深与浑成,主要还是作者生活感受深切,又工吟咏,“初非措意,直如化工生物,笋未生而苞节已具,非寸寸为之也 。若先措意,便刻画愈深,愈堕恶境矣 。”(毛先舒)此理又不可不知 。[ 。

关于阅读的古诗 古诗阅读理解《寒塘》的答案


《《汉书》班固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作者:
《汉书》班固
文翁,庐江舒人也 。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① 。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 。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 ,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②, 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 。
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
又修起学宫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宫弟子,为除更徭③ 。县邑吏民见而荣之, 数年,争欲为学宫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 。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 。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宫 ,自文翁为之始云 。
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 。至今巴蜀好文雅 ,文翁之化也 。
【注释】:①察举:考察后予以推荐、选拔 。②饬(chì) 厉:整治、激励 。③更怪:指汉代的兵役和劳役 。

1 。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少好学, 通《春秋》通: 通晓
B 。亲自饬厉, 遣诣京师诣: 派往
C 。
县邑吏民见而荣之荣: 以……为荣
D 。文翁之化也化: 教化
2 。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 文翁欲诱进之 。

(2) 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宫,自文翁为之始云 。
3 。为教化蜀人,发展教育,文翁采取了哪些措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