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1、感情基调:这是一首充分体现了艾青早期的感情基调的诗 。 他的那种赤诚炽烈、深沉执着的对祖国人民命运的关
怀, 使他不能不以一种急切忧虑的心绪, 冷峻而真实的笔触, 把当时的社会气氛传达出来 。 这就是从开头到全诗中反复咏叹的两句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两句诗, 绝不是一种简单的“起承转合”中的插曲, 它是发自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诚的感受, 强烈的呐喊 。 大自然的季节更替所给予人的感受, 只能是感官上的触觉 。 重要的是在于诗人的内心深切地感到了寒冷的封锁, 使他不能不爆发出这强烈的呐喊 。 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关注于北方的“中国的农夫”和“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岁月的艰辛”上, 关注于南方的“蓬发垢面的少妇”和“年老的母亲”的坎坷命运上 。 这一切, 正是构成“寒冷在封锁着中国”的具体形象和生活画面;而诗人的一腔深情也是透过这一切而传达出来的 。 艾青创作伊始, 便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寄托在对中国农村和农民命运的关怀上, 现在, 当民族危机的阴影笼罩在祖国大地上空时, 他又一次以自己的笔触抒发了这种情真意挚的忧虑和愤懑 。 这种感情的依恋和关切中, 体现了这个虽属知识分子, 但却与农民的命运密切联系的人, 他总是怀着十分忧郁的眼光来注视着广大农村和农民的命运 。 对于三十年代的相当一部分革命知识分子来说, 他们不仅是看到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命运的悲惨, 而且也总是把自己的命运同这一切联系在一起的 。 因此, 艾青在对农民关注的同时, 也不禁为自己的命运而歌吟, 这种感情和气质, 是早期艾青的典型的感情和气质 。 如果不深刻了解艾青这种个性上的特色, 人们将很难认识他早期的艺术风格 。 同时, 作者通过联系自身将自己由叙述者的角度转化为参与者, 进一步的拉近了和广大人民的距离, 也便于直抒胸臆 。
2、艺术构思:在构思上, 这首诗表现着艾青的长于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的特点 。 他虽然在此之前并未到过中国的北方, 然而他笔下那“戴着皮帽, 冒着大雪”赶马车的中国农夫的形象却令人感到亲切而熟悉 。 据他自己后来说, 当有人问他是否见过这种现象时, 他的回答是:“我感觉应当是这样的” 。 这个“感觉”就是想象所创造的形象 。 当然, 这并不能证明可以脱离生活闭门造车, 而只是证明了诗人应当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上让想象的翅膀飞翔起来 。 没有丰富想象力的人绝不会成为一个优秀诗人 。 但是艾青的这种想象又是以他对农民生活和命运的熟悉为前提的, 所以他根本不同于那种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和艺术上的粗制滥造 。
3、思想艺术价值:在诗人的想象中展开的一幅幅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生活画面, 构成一种摧人心碎的悲剧场景出现在人们眼前 。 那“蓬发垢面的少妇”, 那“年老的母亲”, 还有那失去了家畜和田地的“土地垦植者”, 他们都拥挤“在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饥谨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天” 。 诚然, 艾青笔下的这种意象, 也许未免笼取着过于悲伤凄惨的气氛 。 可是如果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来认议它的话, 是不能不承认这一切都是“残酷的真实” 。 而且, 这首诗所极力渲染的那种气氛, 它所描绘的那些悲惨景象, 正是作者在现实中感受和体验到的令他悲痛、令他忧虑的事情 。 以艺术的手段把这一切表现出来, 正表明了诗人对时代命运的关切, 对人民苦难的感同身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