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案 关于济南冬天( 五 )


乙: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 , 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
(2)组:甲: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 ,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 微微露出点粉色 。
乙: 快日落时 , 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 薄雪露出点粉色 。
(3)组:甲: 天儿越晴 , 水藻越绿 , 就凭这些绿的精神 , 水也不忍得冻上 , 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 还 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 天儿越晴 , 水藻越绿 , 水也不结冰 , 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
教师点拨、明确:
(1)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 , 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 , 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 。 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 , 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 , 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 , 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 。 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
(2)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 , 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 , 情态可掬 , 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 , 色彩鲜艳悦目 。 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 , 呼之欲出 。 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 。
(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 。 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 , 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 , 为了水藻的绿 , 为了垂柳的倒影 , 仍然充满着春意 。 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 , 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 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
2.训练联想能力 , 练习使用比喻、拟人句写形神 。
提示:文学需要联想 , 联想对于散文尤为重要 , 本文不仅联想丰富 , 而且贵在自然、取譬精当 。 给学生设定熟悉的情境 , 如落日、乡野清晨、海滨夏夜等 , 让学生抓住情境特征 , 展开丰富的联想 , 以优美传神的手法状景达意 。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 , 娓娓道来 , 情恳辞切 , 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 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 , 值得仔细玩味 。
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 ”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 , 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学生回答 , 教师明确:
(1)不可以 。 “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 , 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 , 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 , 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
(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 , 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 , 与文章基调相调谐 , 有一字传神之效 。 和前文“一个老城 , 有山有水 , 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 , 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
4.诵读全文 。 男女同学合读第1语段 , 男同学读绘写山景的2、3、4语段 , 女同学读写水色的第5语段 。
三、对比阅读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 。 《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 , 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 。 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 , 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 , 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