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 , 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
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 , 还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 , 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 , 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 。
通俗理解: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 , 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 , 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 。 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 , 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 。 在这种极端情况下 , 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 , 其它什么都不重要 。
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 , 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
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人类需要发展的一般规律的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了人在每一个时期 , 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 , 而其他需要处于从属地位 。 这一点对于管理工作具有启发意义 。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础是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 人的内在力量不同于动物的本能 , 人要求内在价值和内在潜能的实现乃是人的本性 , 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 , 人的行为是有目的性和创造性的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需要层次理论存在着人本主义局限性 。 人的动机是行为的原因 , 而需要层次理论强调人的动机是由人的需求决定的 。 需求归类有重叠倾向 。 需要层次理论具有自我中心的倾向 。 需要满足的标准和程度是模糊的 。
扩展资料
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为:
1、人的需要从低到高有一定层次性 , 但不是绝对固定的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2、需要的满足过程是逐级上升的 。 当较低级需要满足后 , 就向高层次发展 。 这七个层次需要不可能完全满足 , 层次越高 , 越难满足 , 满足的百分比越少
3、人的行为是由优势需要决定的 。 同一时期内 , 个体可存在多种需要但只有一种占支配地位 。 优势需要在不断变动的 。
4、各层次需要互相依赖 , 彼此重叠 。 较高层次需要发展后 , 低层次的需要依然存在 , 只是对人行为影响的比重降低而已 。
5、不同层次需要的发展与个体年龄增长相适应 , 也与社会的经济与文化教育程度有关 。
6、高级需要的满足比低级需要满足的愿望更强烈 , 同时 , 高级需要的满足比低级需要的满足要求更多的前提条件和外部条件 。
7、人的需要满足程度与健康成正比 。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 任何需要的真正满足都有助于健康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