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明确写作目的,考虑读者需要
在写作开始前,首先要明确报告的写作目的 。 因为一篇报告通常是为应答某一要求,而这一要求一般就是授课教师设定的写作话题或主题,学生们必须以此为中心进行写作 。 动笔写作时一定要考虑报告的读者是谁,由此来决定文章的整体风格和结构 。 一般情况下,授课教师会对报告所针对的特定读者进行描述,学生们需要对读者需求进行分析 。
在写作时,作者需要注意角色转换的问题 。 很多情况下,一篇报告要求作者假设自己的角色,如充当一名公司会计,撰写一份提交给经理看的财务分析报告 。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作者把自己的学生角色转换为公司职员,进行换位思考,以适当的表达方式和符合角色身份的语气写出报告 。
第二步:制定写作计划,搭建文章框架
在写作之前最好制定一个写作计划,安排好进度,以便按时上交作业 。 作者可以使用分级标题,这些标题好似人体的骨骼,支撑起报告的框架 。 有些时候,授课教师会给出标题目录 。 如没有给出,学生就要自己撰写,并将其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列,构成其报告的写作框架 。 在此基础上,可以采用 “头脑风暴法”,尽可能的多的汇总观点,然后从中确定每个标题下要写的内容,初步完成文章的整体构思 。
第三步:广泛阅读研究,收集写作资料
收集资料时,要时刻牢记报告的写作目的和文章主题,以此作为资料收集的准绳,收集的资料一定要与确定的写作框架的要点密切相关 。 在图书馆大量阅读相关书籍、报刊杂志,通过互联网阅读相关资料,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收集方式 。 另外,常用的方式还包括:观看相关录像资料和纪录片;亲自动手实验,观察统计数据;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等 。
收集资料时,要注意记录清楚资料的来源,为最后的参考书目部分做准备 。 如果有新的想法或发现,可以对先前制定的写作框架进行修改完善,逐步确定报告的写作纲要 。
第四步:撰写写作草稿,先主后辅为序
打草稿时,最好从文章的主体部分开始 。 一篇报告的主体通常是包括讨论、结论以及建议三个部分,写作一般从讨论部分开始 。 主体部分完成后,在回过头来写具有总结性质的概论和引言部分,然后根据需要来完成其他组成部分,如目录、封面、参考书目等 。
第五步:编辑校对草稿,打印上交作业
一般在草稿完成之后,应将其放在一边一两天,待发热的大脑冷静一下后,再仔细修改 。 修改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主体是否与写作目的的协调一致;报告是否回应了作业的各项要求;结构安排是否合理,具有逻辑性;语气表达是否符合假定的角色;引用资料格式与标注是否正确等 。